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和轴心国的联盟没有迫使美国停止策划日本的经济制裁,反而使美国的行动越来越向英国靠近,这使日本倍感压力

然而,日本政府仍然坚持它的南侵计划,在1940年的冬天,它正探索着南进的捷径。此时日本的行动计划日程表,已经在东印度群岛、印度支那和泰国这些地区暴露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出警告的信号

1940年12月17日,罗斯福召开记者招待会,并宣布了众议院1776 号法案(即租借法案)的全称是《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的法案》,这将授予罗斯福以其他总统从没要求过的大权。法案规定,“总统认为该国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就可以给它援助了。

12 月29日总统发表炉边谈话,对全国说明这个法案。他说,这个法案的意图,限于出借、出租或出售军用品。他点出敌人是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同时重新保证避免参战。他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演说非常成功,在各方函电中,赞成者占百分之九十九。多种民意测验表明,百分之七十一的人民同总统意见一致,有百分之五十四主张立即开始租借。但是要使之变成法律,还需要国会的支持

因此,此时的美国把重心放在对日本的经济管制上。赫尔虽然不喜欢诸如扩大对日本经济限制这种“刺痛政策”,但是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12月间,他还是同意了扩大对日本出口的禁运,这次禁运停止出口的产品中,包括“铁矿石、生铁、钢、钢制的主要商品许多工具

而就在 1941 年 1 月初,在和总统相商后,又同意扩大管制另外六种物资:纯铜、黄铜、青铜、锌、镍和甲碱,以及用这些原料制成的产品。纯铜和黄铜的禁运具有真正的意义,日本拥有的储存量约等于一年的进口量,要是用完了就会遭到很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1年的头几个月要慎重行事,是有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任何一个危机都会危及租借法案的通过。正如欧内斯特·林德利所写,国会中反对这项措施的意见“主要是因为怕这一法案将使总统能把我国引入战争。”

所以不论是总统还是赫尔,都认为在对这一法案进行辩论期间,千万不要说什么或干什么会增加这种顾虑的事。因此赫尔拒绝同意发出任何直接限制石油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赫尔却同意采取一些折中的、看得出的措施,让金属桶、容器和油罐以及石油钻探和提炼设备都停止出口了,美国掌握的油船,甚至那些挂着外国旗号的油船不再走去日本的航线。

虽然这些措施在主张采取遏制措施的人看来是不满意的,但是却对日本是一种警告,美国和日本在外交上已经进入了不正常的状况。不仅是采取经济管制措施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政府同时也向日本暗中提出口头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在这个阶段,美国的政策是包含有警告的姿态、缓慢展开的强制手段、热切的劝告和邀请会谈的混合物。

美国和英国协调一致,对日本施加制裁

在 1941 年的春天及之前,英联邦和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还只是得到人们赞成的一种想法,而到这个时候它正在变成一项计划和方案。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自然结果

美国代表团与英国代表团于1月29日,在华盛顿举行了正式的联合参谋会议。会议达成协议,英国可派更多的船舰到新加坡去,而必要时,美国海军将在地中海援助英国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代表团的共同结论表达在一组文件中,这组文件被称为“ABC-1参谋协议”,这是一项包括全世界所有地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世界范围的协议,其中设想英联邦和合众国可能联合采取行动反对任何敌人。

就在华盛顿会议刚结束后,海军上将斯塔克在写给各舰队司令的一封信中写道:“关于我国参战的问题,现在似乎已不是要否参战的问题,而是何时参战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1941年3月租借法案的通过,似乎也说明了美国的态度。此时的美国政府不再听从那种希望让美国平时经济安然不动的话。它现在力图 把这个国 家赶快变成一座兵工厂,输往英国的武器数量在迅速增加

同时,美国海军和空军逐步扩大在大西洋水域的防护活动,通过这个办法船舰就能驶往英国。除此之外,美国正在从英国手中接管格陵兰和冰岛的防务,这些地方将为美国提供在中大西洋的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月 10 日,政府宣布,由于与丹麦驻华盛顿公使和英国加拿大政府达成协议,美国今后将“把格陵兰包括在我们的半球合作防务范围之内”。

几天后,霍普金斯和韦尔斯就开始秘密商谈安排由美国部队进驻冰岛的问题。这一切都表明了美国和英国在世界战略上逐步协调一致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与英国协调步伐这期间,美国政府内部就限制对日本石油供应和冻结日本资金问题继续争论。日本人的购买仍然集中在可以提炼成航空汽油的那些品级的汽油和原油上,集中在高级润滑剂上,存在美国国内的很多日本资金都是用来作为买这种汽油付款的。

赫尔仍然不允许扩大管制,他一再向他的同僚们说,假如美国政府停止石油供应,日本主张和平的人剩下的任何一点影响就都消失了。可惜,现实并不如国务卿所想的那样。在野村对赫尔的询问的答复中,字里行间都带有关系紧张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赫尔对这份文件所表达的印象那样,“从这个文件很少透出希望的光芒”。这时的国务卿感到沮丧,他在思想上出现了悲观情绪,这不仅是来自日本的消息,同时也由于英国的形势。

5 月 27 日,总统宣布“无限期的全国紧急状态”,28 日,根据美国国会法令,国防法第六项(出口管制条款)已经扩大实施到美国全部领土、属国和属地,"总统立即把这一条应用到菲律宾。日本再也不能从菲律宾取得它所需要的铁和锘矿石、锰、铜、椰子干和马尼拉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众对于管制意义的理解也和官方一样已经变得模糊起来了,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并开始忘却了。自从实施第一个有意义的管制措施(第一号对废铁与航空汽油的管制)以来,一年已经过去了,并没有引起什么危机,危险已为大家所熟悉。

再加之6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内由于缺乏运输工具,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石油开始出现供应不足情况,美国的用户甚至都不能为重要的用途取得足够的石油。倘若继续从这些地区输出石油就不是做买卖了,而是给日本送礼,而且是不得人心的送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 6 月 20 日,美国政府宣布,“除了运往不列颠国、埃及以支援英国军队,还有西半球的以外,今后从东部港口(包括墨西哥湾)不能再出口石油。”

由于地方上确实是缺乏石油,禁止从东部港口出口石油的禁令实施了,但这个理由仍然不会改变这次禁运给日本造成的影响——又一条供应航线被封闭了。鉴于此,美日之间一次关键性的谈判也就中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美国对出口日本的石油进行调整后的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进攻苏联,这使得美日之间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日本会不会参与对苏联的战争?这成为了美国关注的新焦点。然而日本政府内部似乎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争论。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 7月 1 日给松冈的一封私人信件中希望日本立刻对俄国作战,否则当德国战胜了俄国,就可能不答应日本对南方的要求。"松冈在以后的两天中竭力要说服他的同僚,但他没有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政府内部那些从来都不喜欢或不愿意与德国联盟的要员反对在战争中与德国联合作战,而驻扎在中国的陆军也不愿意在西伯利用广大的平原上耗尽力量或给养

7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给予苏联政府保证,说它将遵守中立条约,关东军也接到命令要它避免与苏军发生边界纠纷,倘若发生任何事件都要尽速加以调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日本是指望德国战胜俄国的,它希望因此美国和英国就会屈服,将允许日本牺牲其他国家建立“东亚新秩序”。日本暂时还不愿意同美国作战。

可是在华盛顿,截获了日本于7月2日通过的计划摘要,其中有一段文字下面划了线:“应加强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实施既定的有关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政策。”“这刺激了英美敏感的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2日,美国了解到日本正在向印度支那提出要求,并于15日了解到日本的要求的细节,即要求取得八个战略位置的空军基地或两个大海军港——金兰湾和西贡。

这表明了日本将要在战略位置上争取先机,而对美国而言,日本的这一举措加强了美国对日本停运战略物资的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月的 17 日,国务卿赫尔从白硫磺泉给汉密尔顿打电话说,如果日本新内阁越来越明显地仍要和德国勾结,他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增加对日本的经济上和金融上的限制。然而,他又说,“只要不卷入对日战争就行”。

在经过对当前局势进行分析、讨论之后,大家都赞成对日本采取某种行动或联合行动。21日,国务院和财政部达成了一项协议,它打算“冻结日本的资金,面对数量受到严格限制的石油、棉花和其他出口物资颁发的许可证实际上要靠等值的丝绸进口来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美国政府对于日本的步步紧逼将采取何种政策进行讨论的时候,日本为探索南进的捷径,对法属印度支那提出要求,要从维希政府取得空军基地港口设备日军驻扎权

到了7月20日(东京时间)的时候,丰田告知加藤(日本驻维希大使),不管法国政府是否同意,日本已做好准备并于24日进驻印度支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和德国的联合压力之下,也正是在美国颁布冻结令的这一天,华盛顿了解到维希政府副总理弗朗索瓦·达尔朗已给日本一份答复。答复说:“法国政府不得不屈从日本政府的要求。”

为了不让日本政府觉得美国太过强硬,罗斯福竭力表明,美国 宁愿昨日 本的朋友而不做它的敌人。没过几天,丘吉尔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大体上和罗斯福对野村的声明相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吉尔在结束时说,如果美国为求达成公平和友好的解决办法所作的耐心努力归于失败,英国“将毫不迟疑地站到美国一边”。这时候的美国和英国,在世界大势上越来越趋于一致

英国为了获得美国的援助,同时也希望倘若日本对英国宣战,美国会有所表示,不至于使自己孤军奋战。而就美国而言,则是日本的进军步伐逐步侵犯到了美国的利益,而英国的失败必然会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各自为了不同的目的,英美两国逐步走向同盟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