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朱嘉豪

5月18日,第七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下称联盟)年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召开。会议宣布,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加入联盟,联盟高校成员总数达到83所。

据悉,该联盟成立于2015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发起成立,旨在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路径,促进高校间的交流沟通。

本次会议以“中国通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通识教育》为题作开场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打开边界,即打开学科边界、学习边界和学校边界,利用AI拓展知识领域,使人更具创造力。他强调,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传授显性知识,更要注重默会知识的建构。他从“知识与大学演化”“人工智能对大学的挑战”“人类的知识活动”等方面阐释教育的真正意义,引领大家关注回归教育的根本面向。

会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汇报了近期联盟工作,包括推动地区性通识教育联盟的成立;推动高校开展“通识+拔尖人才”“通识+医学”“通识+劳动”等专题研讨活动等。

甘阳表示,通识教育正面临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高校通识教育也涌现出审美教育、耕读等新形态,但仍离不开“促使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的根本命题。明年是联盟成立10周年,也是“首届中国文化论坛”(香山会议)20周年。近2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通识教育从无到有,积累了许多经验,他鼓励高校坚持做好通识教育,并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

会议宣布,联盟执行主席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教授李猛担任,任期5年;明年的联盟年会将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

李猛表示,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联盟将继续巩固现有成果,与各高校一同总结核心课程建设、组织方面的经验,并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领域的拓展,力争在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范本,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今年适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建院15周年。“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始于2009年,通过博雅学院先行探索通识教育模式,再依托人文高等研究院的师资补充和通识教育部统筹规划,将通识教育课程推向全校。”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进入新发展时期的中山大学,努力将中西文明传统的古典教育原则以现代通识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将校训落实在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