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寿是很多老年人的梦想,但是长寿的定义又是什么呢?相信大家的观点如出一辙,当然是年龄越大,活得越久越长寿啊。

60岁,70岁,几乎没人称他们是长寿老人,但是过了80岁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80岁就已经被称为高龄了,如果到了90岁或100岁,那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对于老年人而言,80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大家可以看到,80岁,比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还要高出1.8岁,很多人会说,不就是差1.8岁吗?这实在是太简单了,努努力不就达到了,事实上,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做出的宏观统计,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医疗水平。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1.8岁,有时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中心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到2035年的未来预期寿命预测:一项建模研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预测,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3岁,女性平均为85.1岁,男性平均为78.1岁。

大家可以看到,到203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才能勉强达到80岁以上,至于男性,到2035年,男性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都还达不到80岁。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2000年,我国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为119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9.2%;而2020年达358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想更长寿,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究竟才能更长寿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很多人的建议是,只要医疗水平足够好,只要有钱,能享受更高端的医疗,那么就可以活得更久。

但是作为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单纯的长寿并不是那么重要,不仅要活得更久,而且要活得更有生活质量,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80岁的两个老人,其中一个身体硬朗,生活能够自理,依然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再来看另外一个老人,虽然八十岁了,但长期瘫痪在床,生活都无法自理,试问,同样是80岁,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所以衡量长寿的标准,绝不仅仅是年龄,还要包括生活质量,要想更长寿,活得更有质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1、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战战兢兢活到一百岁,和潇洒自如地活到八十岁,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们不是为了活得更久而活,而是为了过好每一天而活,人年龄大了,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若是心态不好,就会被不良的情绪所包绕,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形色色的疾病就容易找上。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烟酒、保持规律的作息、一日三餐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坚持身体力行的运动,这些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要想更长寿,活得更有生活质量,就一定要保持这些好的习惯。

3、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人年龄大了,患病往往不可避免,但患病不可怕,千万不要患大病,有些大病,即便你很有钱,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金钱,是买不来健康的。

只有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才能及时发现小病的蛛丝马迹,只要发现了小病,及时干预和治疗,才能预防大病,这叫防微杜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