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的最经典的战略就是远交近攻。这事儿可不是秦始皇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秦昭襄王时期的相国范雎提出的建议。

范雎认为,秦国和周围邻国有领土争端,打下邻国哪怕一寸领土,秦国都是直接受益方。反观,如果越过邻国,去打那些和秦国不接壤的国家,就算打得再猛,秦国也没多少收益。与其如此,倒不如结交不相邻的国家,进攻那些相邻的国家。

正是凭借这一策略,秦昭襄王与齐国交好,猛攻韩赵魏,差点提前完成了天下一统的重任。此后秦始皇继承祖上的遗志,凭借远交近攻的策略,一举统一六国。

由此可见,只要人类历史上还有国家领土这回事,那么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就没有任何问题。除非将来某一天,地球真的摆脱了所谓国家的概念,那或许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俄国历史,也是一部善于利用远交近攻的历史。正是凭借这一战略上的成功,俄国才成为了世界本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奥地利、普鲁士联盟,三次瓜分波兰

波兰的历史好像就是一部被瓜分的历史,总是能风闻波兰被瓜分的故事。实际上每次波兰被瓜分,基本都少不了俄国出一份力,为啥?因为太靠近了。

俄国十分喜欢领土,而波兰又总是被瓜分,这么大一块肉就在身边,俄国不掺和才怪。尤其是18世纪三次瓜分波兰的历史,俄国是绝对的主力。

16世纪的时候,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国家号称当时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实力还非常强劲。

当年奥斯曼土耳其猛攻神圣罗马帝国的维也纳时,正是波兰出兵帮着维也纳的守军,挡住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否则不说整个欧洲,至少中欧大部分国家,都得跟着土耳其混了。

不过波兰人实在是太会折腾了,先后搞出了“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这两个闻名世界的制度。

  • 所谓自由选王制,指的就是贵族选举国王的制度,这一制度将国家权力,逐步落在了几个大贵族手里。而大贵族们为了持续掌权,往往选出来的国王,不是大傻子,就是二愣子,甚至常常让没啥根基的外国人担任波兰国王。
  • 所谓自由否决权,指的是任何一项议案提出以后,所有议员都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只要有一位议员说不,那这项提案就直接被否。

这两项奇葩制度,导致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力,每况愈下。一直到了他们要崩盘的时候,才想起来要改革,然而,晚了!

周围邻居们早就对波兰立陶宛这个大家伙虎视眈眈了,就等着他们走向衰败以后,把他们的地盘给瓜分了。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67年,沙俄出兵波兰,本打算单独吃掉波兰的沙俄,发现盟友普鲁士有些不爽,于是就拉上了普鲁士一起瓜分波兰。

奥地利虽然和普鲁士关系不好,但沙俄为了拆散奥地利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联盟,也喊上了奥地利一起瓜分波兰,这便是第一次瓜分波兰。这次瓜分中,沙俄得到了9.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普鲁士得到了3.6万平方公里,58万人,奥地利得到了8.3万平方公里,265万人。

1792年,又是沙俄率先派遣10万大军进入波兰,普鲁士眼疾手快,也立刻冲入了波兰。这回就他们俩把波兰再次瓜分了一遍。其中,沙俄得到了25万平方公里,300万人口,普鲁士得到了5.8万平方公里,110万人口。

奥地利:我没上车,我还没上车!没错,这回沙俄和普鲁士没带奥地利玩,这也是奥地利后来和沙俄撕破脸的原因之一。

整天被瓜分,波兰人心里也不爽啊,因此也爆发过抗争。结果到了1795年,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又合伙三家一起瓜分了波兰剩余的部分。沙俄得到了12万平方公里,120万人,普鲁士得到了5.5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奥地利得到了4.75万平方公里,50万人。

其实从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普鲁士的实力在不断上升,而奥地利虽然也很强,但逐渐被普鲁士盖过了风头。

当然收益率最高的还得是沙俄,三次瓜分波兰,沙俄得到了至少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550万人口。

这是非常成功的远交近攻的案例,如果沙俄越过波兰,和普鲁士或者奥地利干架,那才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英国结盟,击败法国拿破仑

拿破仑崛起以后,横扫欧洲各国,差点成为了欧洲的秦始皇。但是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在一个不太恰当的时候远攻沙俄。

拿破仑虽然打残了普鲁士和奥地利,但是并没有将这两个强大的集团给彻底消灭了。这本身就为自己埋下了隐患,更何况,当时拿破仑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英国,时不时在他背后来两下,在这种情况下攻打沙俄,是绝对不明智的。

反观沙俄就比较聪明了,在大家都臣服于拿破仑的时候,沙俄也曾经一度和拿破仑合作,利用这个空档期,从瑞典王国手里夺取了芬兰。

等到好处到手以后,眼看着拿破仑要统一欧洲了,沙俄又开始破坏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私下与英国交好,进行贸易。

这么一来,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恼羞成怒的拿破仑这才开始对沙俄下手。结果60万法军,几乎全军覆没,绝大多数士兵都留在了寒冷的俄国。

法军远征本身就不利于自己,他们还要面对寒冷的气候,以及难以为继的后勤补给。沙俄这边可不是吃素的,他们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一把火把莫斯科给点了,自己撤到了战略大后方。跟主场作战的俄军作战,法军根本耗不起。

这次胜利,沙俄同样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和遥远的英国结盟,对付近在咫尺的法国。原因很简单,英国距离自己太远,对自己的领土没有任何威胁,法国的势力范围,已经紧挨着俄国了,自然是俄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英法结盟,在二战中击败德国

欧洲二战爆发前,德国和苏联是签订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但是双方其实都清楚,这份条约只是把对方暂时按住罢了。

当德国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并且抵达苏联边境的时候,实际上这份条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你和我做了邻居,所以你就有可能觊觎我的领土,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完全不以意志而转移。

所以德国在开疆拓土的同时,苏联也在积极备战,组建所谓的东方战线。这个东方战线就是苏联幻想中的苏德缓冲,只不过这个缓冲用的都是别国的领土,比如说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等。

原本德国是要带苏联一起玩的,奈何苏联对领土的欲望,完全不亚于德国,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最终德国还是对苏联发起了进攻。

苏联再次巧妙地运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选择和英法美等距离较远的国家结盟,组建统一战线对付德国。

这回俄国又赌赢了,德国根本扛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吞并苏联,完成欧洲大一统的计划,自然就泡汤了。

而苏联,通过远交近攻的战略,顺利击败德国,成为了二战中最大的赢家之一。他们除了收复本土以外,还收了一堆东欧、中欧的小弟。诸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等等,全都臣服在了苏联脚下。

俄国也因为这次战略上的胜利,一举达到了他们这个国家的巅峰状态,成为了世界两大霸主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交近攻,永不过时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不假,但如果你遇上的是一个只知道占你便宜的恶邻,那又另当别论了。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村东头的人家,和村西头的人家,或许会产生摩擦,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绝对到不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因为他们之间很难有关乎生存的利益纠纷。

不过同样住在村东头的两家邻居之间,一旦相处不好,那麻烦可就大了。尤其是为了房子占地面积大小的问题发生矛盾,那是常有的事情。

如果你的邻居比较蛮狠,那极有可能上升到生存问题的斗争。毕竟连自家房子都保护不了,这个家你也别要了。

今天占你一寸院子,明天拆你一点墙角,当然了,你可以选择大度地表示:这都是历史问题了,我们需要着眼于未来,过去的院子和墙角,就当是为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送你了。

但是这能换来什么呢?只会换来对方的瞧不起,认为你好欺负:嘿,这小子是不是缺心眼?下次还挑你欺负。等到下次你感冒发烧的时候,他绝对会再跑你家搞点事情。

那么最好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自然是和村西头的狠人处好关系,让他来对付你的恶霸邻居,远交近攻十有八九能奏效。分身乏术乃至伤痕累累的恶霸邻居,自然不敢继续侵占你家的地了,甚至还会把过去侵占的给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