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氏养骨疗法”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是壮族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把中医药和壮医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骨疾疗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传承。2018年12月,“甘氏养骨疗法”入选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生产原料到炮制,遵循古法并有所创新。该疗法主要有草药采摘加工、骨疾诊断、中药配制、临床治疗四个步骤,采用敷、泡、擦三种疗法。通过特定的程序和严格的规范操作,原生草药配方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为越来越多的骨疾患者解除了痛苦。

“甘氏养骨疗法”奇在道地药材、重在因材制宜、妙在传统炮制。历史渊源悠久,区域优势明显,是中医药学的典型代表之一,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临床应用价值、科学工艺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宾阳县周边群山环绕,有龙岩山、大明山和大瑶山等,常年高温多雨,夏长冬短,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生长着多种珍贵的草本植物。由于宾阳县地处偏僻,缺医少药,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发扬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就地取材,发掘出了近百种中草药用以治疗各种疾病。清末民初时期,在宾阳县新桥镇新村,被称为“民间草医”的甘五公在长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骨科草药外敷疗法”,为患有各种骨疾的百姓解除了痛苦,深受当地人们的敬仰。1936年,年仅12岁的甘五公次子——甘孝光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在学习之初,甘五公给儿子立下了治病救人的三条家训:“治病不议价;穷人没钱也给治;上门看病不吃病家饭、不喝病家酒。”这一规矩,甘孝光一守就是70年,直到82岁离开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甘孝光在学医期间,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他踏遍了周围的山山水水,熟悉并掌握了百余种草药的药理、药性,也学会了家传的“骨科草药外敷疗法”。他传承先辈之精华,创新启示未来。甘孝光为了亲身感受治疗效果,不惜自断小手指,然后用家传草药外敷治疗,很快就完好如初。从此,甘孝光对“骨科草药外敷疗法”更加有信心,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精益求精。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甘孝光结识了一位骨科军医,并得到了他的倾囊相授,使他在治疗骨伤方面的技能更加精湛。

随着医术不断精进,甘孝光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天门没开就有几十人在门口排队,当地医院也派人来请他去医院坐诊。但为了遵从父命,甘孝光还是保持原有的初心。九十年代后期,很多学校的保险制度都认同甘孝光的签名印章报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甘孝光整理出了多个针对不同骨疾症状的药方,形成了以甘氏家族为传承脉络的“甘氏养骨疗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形成了精湛的药材加工技艺、科学的炮制方法,建立了完善系统的传承体系。

甘孝光在向甘海新等传授草药加工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孝光在向甘海新等传授草药加工技艺

▍今日责编:萌二叔

▍内容审核:诚诚

▍内容来源: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 | ||||||||黎塘梁村||||||||||百合水库|| | ||| |||||||||||

||||||||||||||||||||||| |||||||||||||||||||||| | ||||||||

2024宾阳热点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