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他漂泊在塔希提岛上。那个时候的他,贫病交加,心情沮丧。于是,他决定自杀。但是,喝下毒药的他却被人救活了……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是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巅峰之作。在这幅长达4.5米的画作上,他用画笔把凝聚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上。这是对“认识你自己”,这一千古哲学命题的象征性解答。

从示范到认同

榜样带头,有了先例,就会有追随者,这叫“从众”。从着从着确实认可了,才算“认同”。

“风行于上,俗成于下。”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的。

《黄帝四经*君正》篇云:“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征,出征)。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则民力。三年无赋敛,则民不幸。六年民畏敬,则知刑罚。七年而可以正,则胜强敌。俗者,顺民心也。德者,爱勉之也。有得者,发禁弛关市之正也。号令者,连为什伍,选练贤不肖有别也。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畏敬者,民不犯刑罚也。可以正者,民死节也。”

认同与不认同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儿会打洞。”

子承父业是常见的场景。但是在生活中,那些坚决不承父业的,也有不少。

家长当老师的,孩子的学习却不怎么好;也许,这位老师忍了不少怨。父母文绉绉的,小孩却有点调皮捣蛋,甚至油里油气的;或许,父母受过不少气。

学不好外语,就不用出国了;文化认同是民族的魂。企业也有文化,初来乍到,自动抱成一团。

发誓要戒烟的人,往往戒不了。发誓“再也不打孩子”的,95%下次还会打,因为他从小被这样打。

所以,真想要戒烟的话,可以先找一个替代品。因为抽的本不是烟,而是寂寞。戒了烟,寂寞了,还会再抽。

那么,该怎么办呢?可以尝试这样对话:

“现在的心情像什么?无助的小灰兔?暴怒的大灰狼?”

“一只黑蜘蛛……”

“尝试着和它说说话……闭上眼睛摸摸它,舒服一些了吗?现在又变成什么了?”

“一只小白鹅……”

提问:“有没有可能‘小白鹅’变成‘黑蜘蛛’?”

回答:“极个别会有。”

提问:“为什么?”

回答:“之所以这样,一定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