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的一天,长沙一位70多岁的老农许子贵,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吃早饭。

这时邻居来了,他给老人看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说:“看,这像不像你的儿子?”

老人接过报纸,然后惊讶地说:“是像我家的五伢子,可是我的五伢子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啊,难道他还

老人将信将疑地摇头,“可是名字不对,报纸上说这个人叫许光达,我儿子叫许德华。”

邻居说:“要不你拿着报纸去打听打听,说不定真是你儿子。”

老人看着报纸犹豫不已,再一想如今长沙都解放了,他决定要找长沙政府去问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许子贵老人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刚成立的长沙军管会,军管会的主任正是萧劲光大将。

老人在见到萧劲光后,把他心里的疑惑说了一遍,请求萧劲光帮他核实一下,这个许光达到底是不是他的儿子许德华。

萧劲光一听是关于许光达司令的,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上级组织,请求核查。

几天后,许子贵老人终于得到了回复,许光达的确是他的儿子许德华。

老人顿时百感交集,忍不住喜极而泣,没想到他的五伢子不但没有死,还做了解放军的“大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许光达明明活在世上,为什么却二十多年没有给老父亲一点音信,他又是怎么从农家小子,成为我军将领的呢?

支持许光达大将的老铁们,请在弹幕打上支持,让我们向开国功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着迷于识字读书的“五伢子”

1908年,许光达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小村子里,是家里第五个孩子,他的到来,对于一个靠种田为生的农家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一层负担。

这个乳名叫“五伢子”的孩子因为家里太穷了,经常挨饿,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克制忍耐。

为了生计,五伢子从六岁起就给别人家放牛。每次经过学堂时,他就会停下脚步,靠在矮小的窗口,痴迷地听里面朗朗的读书声。

时间一长,这个好学的放牛娃被学堂内教书的先生发现。教书先生叫邹希鲁,曾是一个举人,后因对时局失望,才躲在乡下教书。

邹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个躲在窗口、偷偷学习的小孩。他被男孩的好学精神打动,竟主动提出让其在教室后面旁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伢子一听却很犹豫,因为他根本没有钱交学费,直到听到先生说不要他的学费时,他才不好意思地笑了。

五伢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别的孩子惦记着玩耍时,他却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

后来,许父看孩子这么爱学习,于是便咬牙和家人凑钱,送孩子去接受教育。

1921年,13岁的许光达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长沙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他接触到了“五四”新文化,日常尤其喜欢阅读陈独秀先生创办的《新青年》。

彼时,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众文人的震耳发聩的文章,也为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在学校里,许光达还遇到了恩师邹希鲁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先生十分看好这个读书认真,性格沉稳的学生,还将自己的二女儿邹靖华托付给他。那时许光达才14岁,而邹希鲁的二女儿邹靖华才9岁,两人就这么定下了娃娃亲。

邹先生并没有看错人,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里,许光达和邹靖华这一对爱人,彼此不离不弃,经受了生死的考验。

离别家人,迈开革命的第一步

在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学校成了宣传新思想,反对黑恶势力的前沿阵地。

在长沙师范内的许光达逐步接受到进步思想,并有了自己的革命理想。1925年,许光达积极要求进步,他偷偷加入中共党组织,就此开启了革命生涯。

1926年的一天,许光达正准备从学校回家,老张代表党组织找他谈话。

老张试探地问:“组织考虑到你以后的发展,你愿意到黄埔军校学习吗?”

许光达想也没想,脱口而出:“我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张接着说:“这是党组织对你的培养,还有更艰巨的工作等着你去做。”

当时黄埔军校分校位于武汉,许光达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出发了,他只留了一张纸条在学校传达室,告诉家人自己不回家了。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杀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这个消息传到军校,引起一片哗然,师生们也无法继续上课,许光达和一批学生提前毕了业。

1927年7月,许光达接上级通知和其他同志先赶到九江集合。但当他赶到九江时,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头目张发奎突然投靠蒋介石,并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驱逐,甚至殴打迫害。

在这紧急关头,许光达又接到九江党组织通知,要他到南昌参加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许光达一行七人,已经没有火车可乘,他们只能靠两脚步行,当许光达和同志们走到南昌时,已经是8月6日,南昌起义的部队已经撤离南昌。

彼时,南昌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特务们散布在大街上注视着每一个行人,寻找共党的踪影。

许光达他们在追赶起义部队的路上,不断遇到溃败的起义军士兵,那些士兵劝许光达,“不要再追赶了,明明就是去送死。”

但许光达反驳道:“虽死犹荣。”他开导那些士兵,“这是党给我们的光明大道,我们一定能找到部队。”

经过十多天的日夜行走,许光达终于走到了江西宁都,赶上了起义部队,他被编入11军任排长。

就在许光达刚准备休整一下,缓解长途跋涉的劳累时,紧随其后的敌人包围了起义队伍,他们的队伍被分散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第一次参加真刀实枪的战斗,他率领的小分队被敌人团团围住,他选择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经过一番缠斗他终于抓住一个漏洞,顺利突围出来。

待起义队伍前进到一个叫三河坝的地方,遇到了更强大的敌人。

敌人来势汹涌,他们仗着人数多,装备精良的优势,不断地向起义队伍发动进攻。起义队伍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究支撑不住,开始撤退。

许光达在解救被包围的另一支队伍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伤势严重不能随部队行动了。许光达和另一个负伤的廖浩然,被临时安排在茂之前村的一个老乡家里养伤。

养伤的日子没有战场上的惊心动魄,也不需要像地下党一样的担惊受怕,但这种安逸的日子,并不是许光达想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身上的伤稍微好一点之后,他就悄悄地离开了老乡家,再次走上了寻找组织的路上。

历经磨难,千里寻党

1927年11月,许光达徒步到达潮州,再乘火车到汕头,才知道南下的起义又失败了,他没有找到组织,又乘船到达上海。

当时处于革命低潮,反动特务到处都在捉拿共产党人,上海形势更严峻。

1928年1月,许光达辗转到了安徽寿县,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被安排到地方军阀柏方蔚的学兵团工作。

在这当中,他不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悄悄地组织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后来被特务发现,许光达凭着过人的机警才躲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许光达离开家已经两年多了,组织安排他去西北工作。他想这一离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于是就绕道回了一趟长沙老家。

这次回家,许光达和邹靖华这一对娃娃亲,终于在长辈的安排下,结为了正式夫妻。

可就在两人结婚第十天时,许光达被特务盯上,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人。

此时,家人才知道许光达共产党员的身份。妻子邹靖华心里明白,丈夫有自己的事业追求,而她会做丈夫最坚强的后盾。

许光达再度启程,为了躲避特务的追捕,他改名叫许泛舟,一路向约定的西北前行。

行至河南境内的时候,许光达又遇到了贵人邹希鲁,此时邹希鲁已经做到了河南省清河县的县长,他并不知道这些年来许光达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许光达早就是一名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光达与妻子

邹希鲁为他的得意门生兼女婿的许光达,谋得一个警察局长的职务。

许光达做警察局长期间,听说清河县的监狱里关着一批政治犯和共产党人,他便利用手中的权利,轻而易取地放了那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

这件事惊动了反动当局,许光达又一次开始逃亡生活。

逃亡中的许光达再次走上寻党之路,他到过北京,到过唐山,做过矿工,历经千辛万苦,却还是一无所获。

许光达在快要绝望的时候,想到有一位认识的同志是安徽芜湖的。许光达再次南下,想要找到这位同志。

1929年6月,许光达辗转到安徽芜湖,他幸运地找到芜湖党组织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为了能更好地干革命,且不连累家人,他将把名字再度改为许光达。是的,他终于到达了,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光明。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许光达的家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家人饱受折磨,妻子差点自杀

当初许光达侥幸逃脱特务的追捕,让那群特务气愤又不甘心,特务们把这一切都发泄到许光达的家人身上。

反动特务时不时的会到他家突击搜查,打砸桌椅,掀翻灶上铁锅,恨不得从地里挖出许光达的线索。

许光达的母亲和妻子被特务绑着,拉到街上游行,羞辱打骂她们。特务以为这样就能让她们说出许光达的行踪。

但其实,许光达的家人根本不知道许光达在哪里。一家人就这样提心吊胆地生活着。妻子邹靖华为了养家糊口,没日没夜地劳作,还得了肺结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反动特务又来了,他们特务拿来一张纸,对邹靖华说:“看你年纪轻轻,何必守着这个没有丈夫的家。”

邹靖华没好气地瞪特务一眼,“我愿意,关你们什么事。”

特务把那张纸递给邹靖华,说:“这是一份你跟许德华的离婚声明,你只要签了,我们以后就不再找你。”

邹靖华接过那张纸,撕得粉碎,说了几个字,“滚,做梦!”

特务们恼羞成怒,对着瘦弱的邹靖华一顿拳脚,将她打得倒地不起。

特务看一计不行又生一计,便在报纸上刊登许光达被抓并被处死的消息,邹靖华看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晕倒了。丈夫死了,她还有什么希望?邹靖华的精神支柱一下倒了,万念俱灰下她想到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在这时邹父过来看望女儿,他告诉邹靖华,许光达曾去找过他,并把许光达做警察局长,然后放跑共产党的事说了一遍。

邹靖华这才知道,特务耍了花招,她发誓一定要等丈夫回来,可往后多年却一直没等到丈夫的来信。

其实许光达之所以不写信,就是怕给家里人带来灾难。

直到1932年,许光达他才给家里写去了一封含义隐晦的信,而这封信的内容只有邹靖华看明白了,她默默记在心里,谁也没说。而许光达之所以写这封信,还得从他找到部队,跟随红军参加长征说起。

1931年许光达成为红五军8师师长、25团团长。这时,许光达已是一名优秀将领,由他指挥的仗几乎没有败过。

1932年1月,国民党聚集十余万人,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企图将红军团团困死,最后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率领队伍展开突围行动,在他的指挥下,一茬接一茬的敌人倒在激烈的战斗中。许光达率领的队伍本已撤出重围,但又遭到敌人的迂回包抄。在紧要关头,许光达为掩护队伍其他同志,身负重伤。子弹穿进了他的肺中,人奄奄一息,必须立即取出子弹才能活命。

可是战场上救助条件太简陋,连麻药都没有,许光达忍着剖胸的巨痛,硬是一声不吭。但医生试了三次,子弹没有取出,许光达疼得晕了过去。

随后,党组织把他送到上海治疗,不久后又被送往医术更为先进的苏联救治。

去往苏联前,许光达思来想去,他知道自己伤势严重,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也许这一走就是诀别,许光达就想跟家乡牵挂的家人们说一声。

所以,1932年,许光达用特别隐晦的语言给家里写了一封匿名信,他知道妻子一定会看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到达苏联后,得到很好的医疗,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同时组织安排他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在延安与妻子意外重逢

1938年1月,许光达来到延安,成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此时距离邹靖华接到丈夫许光达唯一一封信,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

邹靖华后来也选择了投身革命,在当地党组织的关心下,进步很快,还被推荐到延安抗大继续学习。

一天,许光达在看学生花名册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眼前突然一亮,这不是妻子邹靖华的名字吗?她也来延安了?

多年的思念在一齐涌上许光达的心头,他急切地想见到这个邹靖华。

彼时,邹靖华在宿舍里听到有人重重地敲门,说:“首长找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靖华在心里感到很奇怪,她不认识首长,首长为什么找她?

等到她站在许光达的面前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这不就是她十年没见的丈夫吗?

夫妻两个人都愣住,然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此刻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两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

那个时候,很多战士出来后,都放弃了家里的包办婚姻,可许光达却不一样,他对妻子始终不离不弃,而妻子对他更是忠贞不二。

1942年抗战时期,许光达去往条件十分艰苦的晋西北地区,出任分区司令员。

当地百姓生活贫苦,辛苦作战的战士们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许光达为了改变困境,组织当地人民一起种粮食,让士兵们帮着开荒。

后来,许光达还在晋西北办起兵工厂,几年时间里,贫苦的根据地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晋西北地区后,许光达多次率部英勇作战,参加了包括绥远战役、陕中战役、兰州战役等重大战役,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征战多年,许光达总会想起家乡的父亲,虽然从妻子口中得知老父亲很好,但他还是期望着重逢那日。

直到1949年,刚解放完兰州的许光达接到老友萧劲光的电话,才知道父亲在找他的事。

许光达感到对父亲充满了愧疚,可彼时公务缠身的他显然无法回到家乡,只能通过书信给父亲报平安。

直到一年后,许光达终于有时间回了趟老家,与家中的老父亲团聚。

多年未见的父子俩,在相见的那刻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许光达看着父亲垂垂老矣的模样,十分心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离家多年时间内,母亲因病亡故了,父亲也愈发苍老,身为人子,他不能膝下尽孝实在是愧对父母。

可自古忠孝难两全,他选择报效了国家这条艰险的道路,注定不能与家人相守。还好,现在国家已经太平,往后许光达也有时间尽一尽迟来的孝道。

许光达参加革命多年,早就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从千里寻党到指挥战役,冲锋陷阵。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贞不会被历史淹没,他高尚的品格和事迹,也将会被人民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