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几次国家重要会议上,都提到了关于中国制造业的话题,毫无疑问,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由大变强,可以说,是关乎国运的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提到了,中国科技企业要敢于在国外担当供应链“链主”的角色,且科技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就是进入相关国家的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显然,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除了要坚持科技研发外,还必须要“走出去”。三大央媒力挺小米、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四大中国科技企业,也确定了两个方面,和李稻葵院长的观念一致,一方面是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是走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自立自强”?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科技企业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还要“在一起”,组成联合战队,才能更有效的解决脱钩断链的技术问题,在这方面,小米就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说的是科技创新,小米有很多自研科技成果,比如澎湃芯片、小米澎湃OS系统、仿生机器人等等。在过去这些年里,小米始终坚持“技术为本”,加强科研投入,除了确定“未来5年(2022-2026)科研投入超1000亿元”的计划外,仅2023年的科研投入就达到了200亿元。并且从2017年至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4%,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研发人员占比也达到了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要说的是团结,小米在主动扛下“链主”责任时,还不忘带动本土产业链发展。以小米13 Ultra的屏幕来说,就是小米和华星光电联合研发的首款国产2K OLED屏。且小米还建立了两座智能工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AI等前沿创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这个工程中,小米的智能制造体系也对中国制造业不断输出和赋能,扶持了国内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截止到目前和小米合作的高校数量达到了8家,研究所达到了5家,装备集成商数量达到了10家,部件供应商则达到了约10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走出去”?窝里横,是闯不出名堂的,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让全世界都认识中国品牌。小米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启了国际化征程,目前小米的业务已经进入了超100个国家和地区,且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最新数据,在全球消费疲软,行业呈现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小米实现了逆势上涨,市场份额达到了14%,排名全球第三,且是前三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同时,小米在全球51个市场都稳居前三,在61个市场都稳居前五,由此可见,小米在海外市场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阶段,每一个中国科技企业都需要尽一份力,像小米一样,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技竞争,勇敢的走出去,才能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