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敌意和攻击到了不可原谅的地步,是心灵皱缩的结果。

个体内心世界的冲突、矛盾、挣扎和内耗,其主要心理动力为敌意和攻击。这种敌意和攻击可以是指向外部的,也可以是指向内部的。当它指向外部时,表现为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当它指向内部时,表现为对自己的自责和悔恨。

比如,当某人打碎了杯子后,你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觉得他是否可以原谅和宽恕,还是要残忍、冷酷和无情的指责他?当你自己打碎了杯子后,你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你是否可以原谅和宽恕自己,还是要残忍、冷酷和无情的指责自己?对于“错误”的认知态度,成为人格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心灵皱缩的表现

心灵皱缩的表现

感知范围变小

心灵皱缩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体的感知范围变小。当感知范围变小之后,许多内容不能完整的被看到。包括脆弱、有爱、慈悲、善良、犯错等美好品质,都被驱逐到了感知范围之外。当然,感知范围变小给个体提供了有利条件,让个体在释放敌意和攻击的时候变得更具有正当性。

比如,我只看到妈妈在我需要的时候没有在身边,我没有看到妈妈在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的工作。所以我对妈妈的敌意和攻击变得具有正当性,因此我不需要为我的攻击和敌意感到内疚或者抱歉。感知范围变小,让个体有了一种全能错觉,好像自己知晓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得残忍、冷酷和无情

心灵皱缩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变得残忍、冷酷和无情。我们之前在讨论“超我人格”结构的时候,详细讲述了残忍、冷酷和无情的特点。超我人格与心灵皱缩的区别在于,超我人格只是一个人的不同面向;而心灵皱缩是残忍、冷酷和无情几乎占据了这个人的全身。

心灵皱缩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容易生气,不知道哪一句话不对就大发雷霆,丝毫没有涵容空间。出现心灵皱缩的人,就好像是在高空中走钢丝一样,只要稍微出现意外就会跌入深渊一样。这是一个极其狭窄的空间,似乎只有这个极其狭窄的空间,才能够提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