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心理

九霄心理

网易号

关注
925粉丝
1关注
283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心理咨询师

5枚勋章

认识自我,走向自我,成为自我。

  • 心理学:被边缘化的部分,既不能被整合到人格中去也无法排除在外

    付费
    10小时前
    图片
    走出心理困境
    进入专栏
  • 心理学:不能理解攻击意味着什么,你就会陷入一个受伤害的角色中

    付费
    15小时前
    1跟贴
    图片
    走出心理创伤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将他人体验为一个迫害性客体,其本质是你内心的投射

    付费
    2024-06-21
    图片
    走出心理创伤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内心感到被忽视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父母的陪伴而是回应

    付费
    2024-06-20
    图片
    走出原生家庭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对痛苦最基本的防御,就是让自己变成那个残酷、无情的人

    付费
    2024-06-19
    图片
    走出心理困境
    进入专栏
  • 心理学:一种焦虑让你产生行动化的原因,是它无法在内部得到处理

    付费
    2024-06-18
    图片
    走出假性亲密
    进入专栏
  • 心理学:父母的这些表现,将决定孩子会结交一群怎样的朋友

    付费
    2024-06-17
    图片
    走出原生家庭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对内在体验的防御,将破坏你在心智层面上的发展

    付费
    2024-06-13
    图片
    走出抑郁
    进入专栏
  • 没有真实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内在发展。
    一个人内心的恐惧、焦虑、期望、想法和感受,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如果他不能够拥有这些属于自己的体验,那么他就不会有真正的内在发展。比如说分离焦虑,说的是一个人因为害怕失去当前所依赖的关系而产生的焦虑。那么他解决焦虑的方式就是把焦虑投射出去,也就是把焦虑投射到他所依赖的那个人身上。其结果就是:只要这个人在身边他就不会感到焦虑。我们说这种处理方式并非是真正的内在发展,因为当他所依赖的那个人离开自己后,内心就会体验到一种无法忍受的被剥夺感,就好像自己的一部分也被带走了一样。 在咨访关系中,来访者之所以能够获得内在发展,就是因为分析师把这些体验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把它变成了一种可以忍受的东西重新交给了来访者,于是来访者变得更加整合而不是分裂。比如,来访者把生活的挫败感投射到分析师身上,其做法是否定、指责分析师做出的努力,让分析师感到自己被挫败。如果分析师能够在这种投射过程中“活下来”,并做出准确的诠释,那么来访者就能够明白这些挫败感是他内心的体验。于是来访者将有机会重新吸纳这些挫败感,直到发现那个更整合、更接纳的自我。
  • 心理学:父母要支持孩子的真实体验,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在发展

    付费
    2024-06-12
    1跟贴
    图片
    走出原生家庭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心智的发展犹如洪流,将冲毁你认为牢牢抓住的东西

    付费
    2024-06-10
    1跟贴
    图片
    走出情绪内耗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如果你总是逃避羞耻感,你很难看到真正需要被帮助的部分

    付费
    2024-06-10
    图片
    走出自卑
    进入专栏
  • 关于心理分析中的共谋关系,指的是来访者扮演“目击证人”的身份,伙同分析师去指责、评判、打击、否定自身的某个人格面向。
    一般来说,来访者压抑和否定了自身的某个方面,并将其视为一个“快要冲出牢笼的猛兽”。来访者认同了一个“目击证人”的身份,为分析师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帮助自己去控制内心的那个“快要冲出牢笼的猛兽”。分析师在未经察觉的情况下,利用了来访者所提供的材料,扮演了那个同伙的角色。其结果就是,来访者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遭到指责、评判、打压和否定。 当分析师发现自己被利用时,内心会感到挫败和羞愧,并试图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此时,来访者可能会感到自己遭到了同伙的背叛,并且将之前的愤怒、攻击和敌意全部指向分析师。如果来访者的反思功能能够在愤怒和攻击之后存活下来,他将看到自己真正需要帮助的部分。于是,来访者的心智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他将以更加安全的方式看待自身的各个面向,而不是固着在那个“目击证人”的位置上。 来访者的反思功能能够存活下来的前提是,分析师必须承受住来访者的质疑、攻击、否定和指责。于是,来访者终将发现一个更客观现实的世界,那就是他所处的世界比他所想象的世界更加安全和更加包容。因此,来访者才能够重新建构起关于对世界的理解。他的认知、信念、感受、期望和想法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新的心理秩序建立起来,来访者获得更清晰和更认同的自体感。
  • 昨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是一个人吗?允许不同人格之间互相接触

    付费
    2024-06-05
    图片
    走出双相情感障碍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心理灾难的产生取决于,个体对挫折的涵容力及外界的回应

    付费
    2024-06-04
    图片
    走出分离焦虑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你才能够从创伤中走出来

    付费
    2024-06-03
    图片
    走出心理创伤
    进入专栏
  • 心理学:如何处理来自他人的投射,成为走出焦虑的关键

    付费
    2024-06-02
    图片
    走出广泛性焦虑
    进入专栏
  • 从看着自己被摧毁的行动中获得满足感,是怎样的体验?
    在一种施受虐的病态模式下,个体沉浸在一种创造活动中,那就是给自己创造一种绝望感、无助感。个体甚至鼓动、引诱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指责,并成功的让自己受伤和感到绝望。这背后的心理动力当然是复杂的,我们只拿出其中一种可能来进行分析。 在关系中,个体接收到来自他人的期望和恐惧的投射,并与自身的一部分混淆。其结果就是,个体对他人的期望和恐惧感到抵触,就等同于对自己的那部分感到抵触一样。换句话说,我打败你的方式,就是让你感到失望和想要放弃。于是,个体能够从亲手摧毁自己的行动中,获得一种挫败了他人期望和恐惧的满足感。 这个心理过程的本质是一种混淆,就是将自己的部分同他人的期望的部分混淆了。比如有人期望你成为老师,但是你对这个人的期望感到抵触。你不希望任何人来指挥你的人生,于是你决心这辈子不会成为老师。可是你原本的想法也是成为老师,所以这让你陷入了冲突和矛盾之中。你不知道成为老师这件事,是满足了别人的期望,还是满足了自己的期望。 在摧毁自己的行动中,你其实想要毁掉的是别人的部分,并非属于你自己的那部分。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期望和恐惧,需要你做的就是接纳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恰好也满足了许多人的期待。于是,你能够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更温柔和慈悲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 无聊的分析和令人兴奋的周末。
    无聊的分析和令人兴奋的周末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读者应该很容易理解什么是无聊的分析,但是却不那么容易理解令人兴奋的周末。因为在这里,我用了一种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所谓令人兴奋的周末,指的是由于个体无法从分析中得到满足,从而准备在周末(分析之外)进行“行动化”(满足)。一种焦虑无法被忍受的结果,就是在无意识的支配下产生“行动化”。比如,某人可能策划着同心爱的人产生关系。或者策划着在一段关系中,让对方感到挫败、沮丧和无助。通过对他人施虐的方式,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于是个体将陷入这样一种困境:不得不在其他方面获得即刻的满足和刺激,才能够支撑自己在另一些方面取得一点成就。这就好像是一个充电的过程,可是一种倒错的现象却是能量的来源竟然是那些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活动。我们都知道,任何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活动都无法带给我们真实的满足。可是它们都极具诱惑力,让我们无力维持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活动。 在无聊的分析和令人兴奋的周末之外,还有那些充满挑战的工作和令人感到挫败的生活。当你沉迷于那些能够即刻获得满足的事物时,我不知道你还有多少心理空间来处理充满挑战的工作和令人感到挫败的生活。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是,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分析师的生活。你终将学会独自面对那些充满挑战的工作以及令人疲惫的生活,直到你从中真正的感到生命的乐趣以及由内而外的充满活力而不是死气沉沉。
  • 心理学:人格防御组织发展的四个阶段,经历了从创伤到修复的过程

    付费
    2024-05-27
    图片
    走出心理创伤
    进入专栏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