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初期,全国分为6个大军区,包括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南军区、西北军区,军区司令分别为高岗、聂荣臻、陈毅、林彪、贺龙、彭德怀。

到了1955年2月,全国战略区重新划分,这6大军区变成了12大军区,包括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

12位军区司令也全部换人,分别为邓华、杨成武、杨得志、许世友、黄永胜、陈再道、贺炳炎、谢富治、张达志、王恩茂、乌兰夫、张国华。

那么,这12位军区司令,都来自哪支野战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第一位,沈阳军区司令邓华,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属于四野的人。建国后,邓华跟随彭老总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第二位,北京军区司令杨成武,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第20兵团司令,属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第五野战军”。

第三位,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杨得志的情况比较特殊,在解放战争前期,一直是华北军区的将领,担任过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也就是著名的“杨罗耿兵团”,但是到了1949年4月,杨得志的部队又划到了第一野战军,成为彭老总的部下。

所以,杨得志既属于第五野战军,也属于第一野战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位,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在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担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后来又担任山东兵团司令,属于第三野战军的人。建国后,许世友成为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当南京军区成立时,华东军区司令陈毅、第一副司令粟裕都已经调到了北京,第二副司令许世友就成为南京军区司令。

第五位,广州军区司令黄永胜,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属于四野的人。

第六位,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是二野的人,建国后成为武汉军区司令兼湖北省军区司令。

第七位,成都军区司令贺炳炎,原本是贺老总的部下,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贺老总把部队交给了彭老总,贺炳炎也归到了彭老总帐下,担任过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第一野战军第1军军长,1955年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位,昆明军区司令谢富治,谢富治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在战争年代,他主要从事政治工作,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委,著名的“陈谢兵团”,就是他和陈赓指挥的。

建国后,谢富治被任命为云南省委书记、云南军区司令兼政委,1955年云南军区改为昆明军区后,谢富治继续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第九位,兰州军区司令张达志,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陕北军区司令、第一野战军第4军军长,1955年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并被授予中将军衔。在12位军区司令中,只有张达志和王恩茂、张国华是中将,其余9位都是上将。

第十位,新疆军区司令王恩茂,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一野战军第2军政委,建国后,跟着王震一起远赴新疆,成为新疆军区司令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一位,内蒙古军区司令乌兰夫,乌兰夫的情况更特殊,他是蒙古族人,没有参加过红军,也没有参加过八路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率领内蒙古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内蒙古,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兼政委,不属于五大野战军的任何一支。

第十二位,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二野战军第18军军长,建国初期奉命解放了西藏,成为西藏军区司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总结一下,这12位军区司令,有4位出自第一野战军,包括杨得志、贺炳炎、张达志、王恩茂;3位出自第二野战军,包括陈再道、谢富治、张国华;第三野战军比较少,只有1位,就是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第四野战军有两位,就是邓华和黄永胜;华北军区也出了两位,就是杨成武和杨得志。

另外,在1956年7月1日,为了领导和指挥福建、江西两省的武装力量,又成立了一个福州军区,由叶飞担任司令兼政委。这样一来,三野也多了一位军区司令,和四野一样都是两位。

(参考资料:《党史博采》《解放军报》《大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