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Global Talk丨“博士毕业了,我还想继续留在河南。”——“巴铁”小伙留学河南,爱上中国

“马上要博士毕业了,预计在六月份,我还想在这儿,我喜欢中国、喜欢河南、喜欢郑州,所以我还想在这儿读博士后,然后如果 I'm lucky enough(我足够幸运的话),我还想在这儿工作。”面对镜头,王勇(NAUMAN UMER)不舍地说。

六月是毕业季节,也是告别的时刻,岁月的脚步在毕业的钟声里渐行渐远。5月17日,在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记者再次见到王勇,他还是那个身高1米95的阳光帅小伙,说起话来温和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勇(右一)在河南工业大学校园

“毕业了,你想去哪?未来有什么打算?”临近毕业,这或许是每一位准毕业生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于王勇来说,这个答案早在他入学之初便已清晰明了——“留在河南,把家安在河南。”

从学术“小白”到科研“达人”,收获的不仅是学术素养

“近期,我在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量子信息处理》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与量子计算有关。”5月10日,正在洛阳出差的记者收到了来自王勇的一条消息,言辞之中难掩喜悦之情。“能够在毕业之前再发表一篇SCI论文,我太高兴了,也算是给我的博士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王勇说。

量子计算是前沿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各类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安全。“简单来说,就是如何确保存储在云空间里的数据安全。”在王勇看来,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数据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服务中断、勒索软件攻击、信息泄露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和迭代现有的数字化产品和方案,推动网络安全工具再上新台阶。

王勇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这篇论文里,我和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云数据访问方法,把基于属性的密码学(ABC)和量子密钥分发(QKD)相结合。ABC采用属性描述加密数据并定义解密密钥,而QKD则通过量子力学进行安全通信。”王勇告诉记者,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各领域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数据安全。

“王勇在河南工业大学求学的7年间,变化还是蛮大的。”据王勇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导师张玉宏介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勇发表了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3篇被SCI收录。“王勇从一个学术‘小白’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这个变化令人欣慰。”

王勇和硕导张玉宏

从学术“小白”到科研“达人”,收获的不仅是学术素养。“在豫求学期间,我所收获的不仅是学术素养的提升,更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我很喜欢他们。”采访过程中,王勇多次提到自己的博导甄彤和硕导张玉宏,“如果没有他们,我的求学之路应该会走得很辛苦,他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明白了一名科研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河南工业大学求学期间,我收获的不仅是学术素养,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王勇说。

从“巴铁”兄弟到河南“女婿”,组建的不止是一个家庭

“一转眼,我来河南已经7年了。7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在这片土地上,我不仅获得了硕士学位(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六月还将取得博士学位),还成了家。”今年一月份,记者在郑州市高新区的一家咖啡厅里第一次见到王勇,在那里,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河南的缘分和故事。

“我父亲是一名全科医生,出于工作需要,他经常到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来过河南多次。”据王勇介绍,小时候父亲会经常给他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再加上他本身喜欢迎接挑战,久而久之,便萌生了来河南留学的想法。“父亲非常支持我来河南,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本身就是‘铁哥们儿’,河南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

王勇在计算机前

在家人的支持下,2017年,王勇来到河南,开始在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出于对河南的热爱,2020年硕士毕业后,他又选择了在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预计于今年六月份毕业。

和其他留学生不同,在河南求学的7年间,王勇还实现了从“巴铁”兄弟到河南“女婿”的身份转变。“2020年11月,我在河南结了婚、成了家。我的妻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汉语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

在张玉宏眼中,王勇的第二个变化正是其汉语水平。“从刚来河南时一句汉语都说不全,到现在,短短几年便可以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真是挺不容易的。”张玉宏告诉记者,王勇和其他留学生不同,十分上进,熬夜做科研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常态,王勇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他妻子的背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勇和家人

“一次在郑州逛商场时,我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河南姑娘,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但直到第三次见到她时,才敢上前要了联系方式。如今我们已经结婚快4年了,她陪伴了我整个读博生涯,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王勇坦言,爱人的背后支持是他能够安心读博、专心学术的强大后盾。

国之交在民相亲。从“巴铁”兄弟到河南“女婿”,组建的不止是一个家庭,更反映出历经时代风云检验,坚如磐石、重如泰山的中巴“铁杆”友谊。

“如今‘把家安在河南’的目标已经实现,接下来就要为‘留在河南’努力奋斗了!”王勇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中国、喜欢河南、喜欢郑州,博士毕业后,他将选择继续在河南读博士后,争取早日“留在河南”。(赵汉青 杨佳欣)

“巴铁”小伙王勇:我也是河南发展的见证者

谁说年味儿淡了?来看外国朋友眼中的春节

Global Talk丨戳这里 看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