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得了高血压已经二十多年了,一直吃降压药来控制血压,这么多年血压还算稳定。同时为了加强营养,每天吃完药以后还会喝一杯牛奶。

某天早上,刘大爷急着出门,于是他就用牛奶送服了降压药。谁知没过一会整个人就开始头晕目眩,心跳也变得很快。

好在当时老伴在家,发现不对劲后,赶紧陪着他去医院,经过治疗后这才有所缓解。临走时医生特地嘱咐他,以后千万不能再用牛奶送服降压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并且这些年高血压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且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

如果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多数患者不仅要长期用药,一旦控制不好,还可能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长期服用降压药,我们不仅要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应该关注某些食物对降压药效果产生的影响。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这6种食物尽量少碰

①豆腐乳

作为一道美味的小菜,对于不少地区的人来说,豆腐乳更是平时不可缺少的下饭菜。豆腐乳是经过新鲜豆腐腌制发酵而成的,在制作豆腐乳时,为了保证口感和保质期,一般都会加入大量食盐。

殊不知,摄入大量食盐很容易对人体的血压产生比较大的波动,钠离子增多会引起血管水肿,容易使血管变得相对狭窄,另外增多的钠离子会增加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而儿茶酚胺恰好是一种能收缩血管的物质,所以长期食用豆腐乳会引起血压升高。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平时在饮食当中更应该尽量控制豆腐乳的摄入。

②红烧肉

红烧肉作为一道非常重要的美食,几乎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能见到红烧肉的身影。红烧肉含有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如果经常吃红烧肉可能会引起血脂升高,进而加速动脉硬化,并使得血压进一步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经常吃油腻和胆固醇高的食物,还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大,使得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几率增加。

特别是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来说,长期大量摄入红烧肉这种食物,很有可能会因为降压药效果不佳,而使得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大增加。

③柚子

曾经有个新闻,湖北一位老人为了降压,服用了两片降压药,之后又吃了小半个柚子。结果不到半小时后就感觉头晕目眩得厉害,心跳得也很快,甚至在送医院去的半路上晕了过去。

这是因为柚子当中的西柚(葡萄柚)中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可能会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这就等于在无形中加大了药量,如果和降压药同服,会使得药效增加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比较危险。

因此,建议在服药前的72小时和服药后的6小时内,避免或者谨慎食用西柚。

④牛奶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该尽量避免用牛奶送服,以免出现钙质降低反应,阻碍机体优质蛋白质吸收程度,转化为大量油脂沉淀于血管表层,紊乱人体耐药机制平衡。

另外,牛奶表层所含有的络氨酸分解成分,如果和化学药物成分混合,很可能会出现不溶水的现象,进而导致心律不齐、胸部闷痛和呼吸循环受阻等现象发生。

⑤浓茶

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其实并不适合喝茶,尤其是浓茶。虽说茶叶里的茶碱和茶多酚等成分,可能会对稳定血压有一定帮助。但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而言,摄入这些成分,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降压药的药性,使得降压药无法达到预期的降压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⑥酒精

嗜酒的人往往喜欢给自己喝酒找理由,比如喝酒可以疏通血管,可以有个好睡眠等等。但事实却是,不管喝多少酒,哪怕是极其少量的饮酒,都会损害肝脏健康,并导致血压发生剧烈波动。

这是因为有不少降压药,往往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如果在吃降压药的时候喝酒,血管扩张程度加大会引起低血压,严重时可发生晕厥等。

长期服用降压药,这3个错误不要犯

①随意增加剂量

随意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大剂量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进而导致头晕和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心梗和脑梗。

②随意更换降压药

有些患者看到自己血压控制稳定了,身体也没有明显不适,并且每年的肝肾功能检查都正常,于是会选择更换降压药。殊不知,更换降压药意味着身体就需要重新适应,并且很容易导致血压异常波动,对各脏器健康较为不利。

③太晚服药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都是杓型血压,日间血压比较高,这类患者最好在早上七点前服用降压药,否则等到血压升起来以后再用药可能会影响效果。不过,如果是反杓型血压,就可以选择在傍晚服用降压药。

总而言之,对血压控制不利,对降压药物有影响的食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平时生活中要密切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