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是美国的象征,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际纪念碑”,又称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它坐落在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一个小岛上,该岛原名为“贝德罗岛”(Bedloe's Island)、因为这座雕像而被称作自由岛(Liberty Island)。

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是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的一个港口,进出港的旅客都可以看得到自由女神像,因此自由岛成了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

这座铜雕像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édéricAuguste Bartholdi)设计的,是他为庆贺美国独立一百周年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雕像金属框架的设计制作者则是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他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

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1851年,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后;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等到暮色苍茫时分,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

敌人的枪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巴特勒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特勒迪
1876年百年博览会上展出的自由女神像右臂和火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6年百年博览会上展出的自由女神像右臂和火炬

到了1865年,一位在南北战争中支持北军的法国学者、政客拉沃拉叶在一次晚饭后的闲谈中说:“如果应当建立一座雕像来纪念美国的独立,我认为只有我们两国共同建造才是天经地义的。”

根据巴特勒迪的自述,拉沃拉叶发表这番话时他也在场,这个想法不是正式的提议,但却启发了巴特勒迪。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巴特勒迪作为陆军少校参战。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俘获并废黜,巴特勒迪的家乡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战后巴特勒迪计划前往美国,他和拉沃拉叶认为当时正是和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人讨论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时机。

1869年,巴特勒迪将自由神像的草图设计完成;1870年,他为雕像制作了第一个模型;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带着拉沃拉叶的介绍信横渡大西洋,来到美国。

巴特勒迪甫一到达纽约港便注意到了贝德罗岛,他发现往来的船只必然经过这一小岛;同时,他还得知此岛是为美国政府所有,他写信给拉沃拉叶,称此岛为“所有州共有的土地”。

巴特勒迪当时会见了很多纽约名流,还拜访了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并得到其保证;然而,他仍感到美法两国公众对这一计划的支持程度尚不足,决定继续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返回法国后,他继续进行雕像的设计。在接下来的一次婚礼上,他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巴托尔迪认为由她来做自由女神像的模特十分相称,让娜欣然允诺。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结为夫妻。

1874年,巴托尔迪的造像工程开工,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引起公众的注意,他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一场轰动。结果,一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不久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工人们正在制作自由女神像的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们正在制作自由女神像的手
自由女神像的足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由女神像的足部

自由女神像于1884年5月21日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当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宣布赠送给美国。1885年6月19日,自由神塑像从法国运抵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主持揭幕仪式。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共93米,重225吨,身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冠上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右手将象征自由的火炬举在头顶上,左手则捧着用罗马数字题为“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左手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自由女神的基座是由名的资本家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在这个由花岗岩构筑的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 Lazarus)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
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如果这首诗表达了当初建造这座自由女神的“初心”,那么这初心恐怕已经100%被忘记了:现在的美国早已不再是那个欢迎“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的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