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之际,为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受山西交通广播电台邀请,参加《880直通保险》直播栏目录制,在节目中客户服务管理中心资深讲师李琦为消费者普及了理财产品与投资型保险的区别以及金融投资时需要防范风险等相关知识。现在我们就走进节目,学习金融知识,争做理性投资者。

问: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理财意识和避险意识日益提升,人们对理财产品以及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对于目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型保险,怎么区分呢?

答:理财产品和投资型保险,虽都与财富管理有关,但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理财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提高财务状况;而投资型保险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财功能外,还提供了风险保障。理财产品的风险通常与市场波动相关,投资者需要自行承担风险;投资型保险的风险相对较低。理财产品的收益取决于投资组合的表现,可能有较高的回报率,但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投资型保险的收益相对较为稳定,但通常不会有过高的回报率。从灵活性上来看,理财产品的资金通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赎回或转换;投资型保险的资金流动性可能较差,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持有。而从保障功能上来看,投资型保险在提供理财功能的同时,还可能包含身故、疾病等方面的保障;而理财产品一般不具备保障功能。

目前市场上投资型保险一般分为分红险、万能寿险、投资联结险等。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不应该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理财产品进行片面比较,更不应轻信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不实宣传行为。要充分了解产品,仔细研究产品条款、费用结构、投资策略等,确保你对产品有清晰的了解。

问:那如果购买投资型保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答:一是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产品,避免过度承担风险。二是要明确购买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还是理财,以便选择合适的产品。三是要选择信誉良好、财务稳定的保险公司,降低风险。四是要注意保险费用、管理费率等成本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五是要理性看待投资型保险的回报预期,避免过高期望。除此之外还要了解退保的规定和可能产生的费用,以免在需要退保时造成损失。如有必要,咨询专业的保险工作人员,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问:说到理性投资,那作为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

答:当下,投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风险收益特征也不尽相同,许多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容易茫然,到底哪一款更适合自己。在投资时,消费者就要遵循“三适当”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问:什么是“三适当”原则?

答:三适当”原则就是把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简单地说,就是要确保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引导消费者合理、理性投资。一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消费者要明确投资目标、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风险能力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二是要准确了解产品。不同投资产品具有不同的受益及风险特征,消费者要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评级。而金融机构也应对产品风险进行充分的提示。做好产品分级管理和信息披露。三是合理的风险匹配。在对消费者及产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的不同风险等级,提出明确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将合适的产品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问:作为金融消费者,做金融投资时,还要防范哪些风险呢?

答:近年来,金融投资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犯罪分子利用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金融科技手段等名目,以所谓“稳赚不赔”“保本保息”“高额利息”为诱饵,借助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网络媒介的放大效应,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

金融投资骗局花样不断翻新,但套路基本相同。在这里提醒广大金消费者:一是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熟悉投资的业务,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营销推介;二是坚持理性投资,提高风险意识,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资项目;三是提高对非法集资、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选择正规的投资公司和渠道,警惕各类社交平台的推荐活动,谨防通过来源不明的网站下载APP或投资相关产品;四是谨记金融投资必然伴随风险,坚决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等噱头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