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上海静安区余姚路幼儿园给家长做阅读讲座,结束后一位戴着口罩的妈妈悄悄来到我身边,说自己现在很焦虑,老大养废了,不想老二走哥哥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讲座现场(2024年第14场线下父母讲座)

我问她:“老大多大?为什么说养废了?”

她说:“老大马上要中考,但厌学、自残、甚至还要跳楼,已经在家休养好一阵儿了。她在描述孩子的情况时,眼里含着泪花,能感受到心底的无奈、难过还有愧疚。

这位妈妈是个老师,对儿子要求很高,很严苛。小学的时候孩子的成绩不错,也很听话,但上了初中后,突然变得叛逆,一看书就头疼,脾气也变得暴躁,说背后一堵墙的书架像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带孩子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服了药,但效果微乎其微。

我能做的除了倾听、理解,就是让她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放下对孩子的期望与挑剔,鼓励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是打游戏,放下对“中考”的执念,孩子的成才不是只有读大学这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位焦虑妈妈的样子,她爱孩子,但用错了方法,反而害了孩子。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里面提到:

“父母对孩子的苛责,伤人的态度,偏见,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会内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
从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

孩子是从妈妈的镜映中,形成对自己的最初感受。如果孩子在妈妈眼里,看到的是满是缺点的自己,就会坚信,自己是糟糕的,是不配的。

孩子从小得到的爱,越是苛刻,越是有条件,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我在宁波讲座时,踊跃发言的孩子

我在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只要教育得法,哪怕是很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普通的人。”

但毕业后,在做阅读教育的20年间,我见了太多

不懂教育却还对孩子各种不满意的父母,他们习惯性打击、批评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有不足。他们不知道,越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孩子就越是无法长成父母满意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4月我在宁波讲座时,踊跃发言的妈妈

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托举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并且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为此就要做到

1. 带着善意看见孩子

我最近在看的《看见孩子》,书里提到一个育儿原则“善意养育”,意思很简单,就是相信你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但做起来很难。

虽然父母不会故意把孩子往坏处想,可一旦孩子做了错事,大人还是忍不住斥责孩子:“你是不是故意想让我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育儿建议的背后都是这种负面假设,觉得孩子在耍心眼,而不是表达内心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坚持善意养育的原则,坚信孩子本心是好的,我们就能把孩子和他们的行为区分开。

孩子的行为不是评判孩子的标尺,而是洞察孩子需要的线索。

比如,“我讨厌妹妹”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渴望被关注、害怕被抛弃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愿意去学校的背后,可能也藏着一个正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问题行为背后,是孩子尚未被看见的需求。

“每一个孩子一定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去看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当你不断地让亮点变得越来越多,阴暗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的方法。

2. 注重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心理学家钱志亮说:

“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永远不是短期内的成绩表现。”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长都本末倒置,催着孩子努力考高分上名校。
只是拥有高分也不够,还要多才多艺考级拿奖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样只会导致亲子双方都身心俱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佛大学曾经耗时75年,研究个体的成长问题。
追踪了724名男性的家庭以及健康的状况。

研究表明,那些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具备以下四大特征:

一、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有问题意识和钻研心理;

三、拥有极强的独立性格;

四、学习的心理永不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分数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品质,真正能成就孩子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强烈的求知欲、上进心以及对目标的坚持追求。

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的建立、人格发展、

思维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这些内层能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在江苏海门讲座后,一个向我击掌表达感谢的孩子

不要用完美标准来要求孩子,不满意的高要求背后,是苛求,更是限制。
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把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交到孩子手里,让他自己生根发芽,他会长成自己最满意的样子。

3.父母做好自己,

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东晋名相谢安的子孙个个有出息,周边的家家户户都羡慕不已。于是有人就去请教谢安:怎样教导,才能让子女成为“芝兰玉树”。

谢安想了想回答:“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

有人不解为何从未见他教育过孩子,谢安对此解释道:“我一直用我的言行教育孩子。”

父母待人处世的方式,就是孩子立于世间的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备课的我

教育专家张怡筠说:

“父母亲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为人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修炼好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在上海余姚路幼儿园讲座后与园长、老师的合影

你若学习、努力,孩子看着,自然而然会被感染。

你若乐观、进取,孩子跟着,一起向前共同成长。

你若坚持、勇敢,孩子学你,一起攀登共创未来。

为此我推出这样一个“先做自己,再做妈妈”公益课:

30天疗愈好自己,陪伴好孩子

6月1日开始,恢复原价299元

课程核心:阅读+疗愈+沟通

陪你读书,提升自己

疗愈:

缓解焦虑,稳定情绪

沟通:

给你工具,好好说话

讲师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大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提供电子版

时间安排

6月5号(周三)20:00-21:00

6月12号(周三)20:00-21:00

6月19号(周三)20:00-21:00

6月26号(周三)20:00-21:00

7月3号(周三)20:00-21:00

直播课,可回放

课程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课程还有哪些问题,赶紧来问瑞奇

也可以围观杨老师的直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