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它的现代文明程度。”如今,千年古都便迎来了博物行业最高关注。

5月17日至19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

本次,既有面向普罗大众的“秦汉文明”系列、“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等展览,又有面向专家、爱好者的博物馆日主论坛、青年论坛等研讨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西安,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而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的举办,意义不仅仅是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所在区域背后综合价值的重新审视。

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惊艳亮相

截至2023年,西安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位居全国前列。仅是上述数字,就已彰显出城市雄浑的历史气概。如此的博物馆量级与质级,西安举办世界级博物馆盛会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过去数天,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以及“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顺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期间包括第五次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2024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名单等重磅内容,均已悉数公布。

同时,涵盖“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基本陈列及“城与陵”“技与美”两大专题陈列的“秦汉文明”系列重磅展览,同全面开馆的秦汉馆一并揭幕。

主会场除了推出主题展览,还密集举办了“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千年秦汉 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博物馆日主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历博秦汉馆序厅

从上述内容能看出,本次国际博物馆日除了高端学术研讨,更多的是对秦汉文明的国际化展示。

这对西安乃至博物馆所在地带来的意义是非凡的,通过文物与现代科技、创意设计的融合,丰富多元的叙事方式,塑造具有记忆点的文明主题,不仅拓宽了博物馆游的边界,使之触及更广泛人群,也为城市文旅规模化发展探索了新径,构建一条从文化内容化到文化产业化的完整价值转换链条,打造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文化转型发展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在刚刚过去“五一”的假期,西安接待游客140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博物馆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通过承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进一步将这股区域文旅热浪最大化扩散出去,把西安的精神内核放在全球视野进行考量,其带来的机遇将远不止文旅层面。

辐射全球的文化IP已然成型

深度观察本次盛会,除了博物馆本身,还有什么呢?

文旅经济繁荣的城市,往往都有出色的博物馆,有博物馆加持的文旅产业,同时也因其提供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感受等服务,更加符合当下盛行的国风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发展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历博秦汉馆位置及周边布局 制图©悦西安

大型博物馆的建成,犹如文化"航母”,其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其对客流的导入,能够快速拉进城区间空间距离。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使文旅产业优化与升级,而客观来看,如今的旅游消费也正处于由吃喝玩乐向文化熏陶转变的过渡时期,人们在经历太多浮于表面的项目后,进而萌生出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需求。

因此,将传统文明与国际化结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馆部分展示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便是如此,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的博物馆。

众所周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亦是古代政治制度创建、学术思想奠基的时代,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

如此重要的历史朝代,亟需一次释放文化魅力的机会。所以,国际博物馆日+秦汉文明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说,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提供“潜力文化”转化“文旅IP”的样本。

尤其是在文化消费不断多样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这类体现历史底蕴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一条龙式体验,愈发受到欢迎。我们还应该明白,如今文旅产业集群式发展思路愈发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城市或者新区来说,能否以国际博物馆日为撬点,提升城市在国际舞台文化分量,对现有文旅产业的边界进行有效扩充,不仅关乎西安身为千年古都的成色,也关系到文化底蕴与现代需求的直接转化。

也就是说,文旅产业不只是赚钱,更是对城市形象进行的再造。

我们可以预料,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后,西安文旅发力的路径将愈加丰富,所涵盖的人群也会实现量级突破。西安大量的文化IP有望在国际视野中得到重塑,并实现以此自身发展的能级跃迁,“一城千面”也将更加令人遐想。

城市向北的新发展增量

当然,主要享受世界博物馆日巨额红利的,莫过于此次盛会所在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新城街景

随着近几年城市能级不断跃升,越来越多人前往秦汉新城。这里产业体系日益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加速提升,俨然一副未来都市的范本。

作为西咸新区的几何中心,秦汉新城占据着“两城之临、五城之心”的有利地理位置,且当西安主城区北跨以及咸阳城区东扩的步伐推进,两座古都在此对接融合、一体发展,秦汉新城的地位进一步突显。

除了天然地理的优势,这里还有全要素项目的支撑。例如以陕历博秦汉馆为核心,打造的大秦文明园延展集群。从感官上看,集群范围内秦陌花塘、丝路营地、花间隐趣、荞麦花海,既有“花间一壶酒”的隐趣,又有“小麦覆陇黄”的古拙,总体形成了具有城市景观、郊野风貌、田园特色的季节性动态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汉紫道泾渭大道至长陵段景观

从体验上来剖析,谋划汉文化文旅带“大汉紫道”,集中串联起7座西汉帝陵、16个文旅节点,成为展示西汉政治、陵墓制度及文化艺术发展传承的窗口,其中长约8.7公里的泾渭大道至长陵段率先试开放。

同时,周边还有际华冰雪·西安冰雪中心、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等优质景点,满足时下流行的深度游、多元游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河生态景观带·兰池驿

从厚度上来看,同样厚积薄发。一边是结合陕历博秦汉馆文化属性所匹配建设的旅游服务配套亮相,让人们在感受文化饕餮盛宴之后,还能追寻美食、潮流带来的满足感;另一边则是渭河生态景观带兰池驿等6个驿站陆续升级开放,能够享受户外自在时光。

此外,围绕场馆周边的交通配套工程进展连连,像是秦宫一路下穿咸铜铁路项目、陕历博秦汉馆东侧立交工程西辅路均已实现通车,待全部交通配套投用后,将打通陕历博秦汉馆、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汉紫道等文化资源,实现“千年文明一日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历博秦汉馆周边交通配套

综合上述四个维度,可以说,陕历博秦汉馆不仅是旅游最佳目的地,秦汉新城更已成为发展充满活力、人口快速引流的城市新版块。当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网络逐渐健全,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要素的流动、城市间的高度配合和融合发展。

这表明,秦汉新城有着良好的城市基底和健全的产业基础,再加上厚重历史加持,其增量优势将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呈几何倍数放大。

前方在望,让我们期待秦汉新城向光而行的奔赴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