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分不同的系列介绍原陆军三十八军在我党领导下涌现出的优秀连队和优秀个人们。本系列上一篇文章在此。⇧

一·战斗英雄张德胜

该同志生前担任山东滨海军区警备旅一团二连的连长,曾配合三纵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6年,张德胜出生在诸城市枳沟镇小河北村(时属莒县),出身贫苦农家,曾经外出做工。当时,日寇在他家乡烧杀抢掠,张德胜毅然奋起反抗,决心为解放家乡和民族贡献力量。1944年,张德胜参加了我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后的张德胜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很快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独立2旅4团4连的连长。他在抗日战争后期就参加过不少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令皖北新四军部队迅速向东北进军。张德胜所在的连队为掩护新四军转移,担负起了切断陇海线的重任。

10月,连队奉命进击洋桥,作为战前连长的张德胜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采纳了班长刘金玉提出的建议,利用“正面佯攻,侧翼穿插”的巧妙战法,亲率尖兵,悄然绕过重兵设防的炮楼、车站,直击据点,敌人在慌忙中甚至来不及穿上衣服逃跑,经过三个小时的战斗,除一人逃窜外,其余敌军均被歼灭,连队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伪滨海警备军李贤斋部立即投靠国民党反动派,将其控制的泊儿镇地区,变成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插入我解放军内部的“桥头堡”。1945年11月4日,为拔除这根“毒刺”,滨海军区发起了“泊儿战役”。为避开敌人火力,我军部队实施坑道作业逼近敌阵。在战役第一阶段,张德胜所在连队积极进行战场鼓动,张德胜以身作则,连续作业数十小时,激发了全体官兵的干劲,连夜建成地堡12个。5日,敌军派出600余人向连队驻守在崔家庄的一个排疯狂攻击,敌众我寡,情况凶险,连队弹药即将用光,张德胜沉着、勇敢地指挥同志们顽强抗击,他一脚踢开五六个落在脚边的手榴弹,端起机枪猛扫,终于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随后我军发起强攻,经过24个昼夜的奋战,于28日取得泊儿战役的全面胜利,使除青岛外的滨海地区全部解放。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25团1营2连奉命攻打陈桥和洋桥,目标是完成国民党整编第26师与第1快速纵队的分割。1月4日凌晨的洋桥,火光冲天,形同白昼。作为鲁南战役的重要战场,敌守备部队妄图利用有利地形顽抗到底。连长张德胜见状身先士卒,亲率突击队在枪林弹雨中勇猛冲击,一举攻破敌阵,夺取了敌防御前沿。敌人却不甘心失败,我军刚刚立足,敌援兵便蜂拥而至,对洋桥发起疯狂反扑,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连队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反冲击,但弹药很快就要用完了,看着黑压压冲上来的敌人,张德胜临危不惧,对战壕里的战友高喊:“同志们,和敌人拼了!”而后奋力跃出战壕杀向敌人,为掩护身边的战友,张德胜被一子弹射中,他应声倒地,双眼却朝着敌人的方向怒目圆睁。阵地上突然陷入可怕的沉默……泪水哽咽了战士们的喉咙。“杀啊!为连长报仇!”突然,震天的怒吼响彻战场,全连战士如排山倒海般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殊死博斗,经过浴血奋战,洋桥之战大获全胜,而年仅32岁的张德胜却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于1947年3月26日追授该连的连长张德胜“战斗英雄”“模范连长”荣誉称号,授予该连“张得胜连”(这是取谐音)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爱兵模范·李伯森

1948年7月,任华东野战军三纵九师二十五团三营付教导员时,三纵授予“爱兵模范”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营副教导员李伯森,战争年代,身不离战斗,心不离战友,曾多次冒险救同志。平时用自己津贴给同志们买药,治病疗伤。开封战役后,纵队授予他“爱兵模范”称号。在淮海战役的刘楼战斗中,他为掩护战友撤退,献出了宝贵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战斗英雄·邢建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淮海战役的刘楼战斗中,三营通信员邢建方受伤后,见敌群逼近,坚决不让副营长赵玉礼背他走,他交出文件和入党申请书,执意要掩护副营长撤退……当敌人摸上来时,小邢使尽最后的力气站起来,持两枚手榴弹扑向敌群……战役结束后,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