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嘉陵江特大桥下,一艘小型无人船在水面上来回游弋,一架无人机紧随其后,配合默契,仿佛在执行什么重要任务。记者跟随“发现最美铁路·春涌秦巴走西成”采访团在四川广元了解到,这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桥隧技术科桥路质量管控工区作业人员正在利用无人船和无人机进行检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列车通过西成高铁嘉陵江特大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据介绍,西成高铁的建成让成都和西安两大古城乘高铁最快约三小时即可相遇,打造了一条“超级蜀道”。嘉陵江特大桥是西成高铁四川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700米,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创造了国内铁路最大单跨连续梁的记录。这里汇集了宝成铁路、老川陕公路(108国道)、G5京昆高速公路、嘉陵江和西成高铁,几种不同的出蜀交通路线在此交相辉映,如蜀道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嘉陵江畔,向世人展示了千年蜀道的发展历史。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西南山区铁路自然灾害多发,跨江河桥梁众多,每年防洪形势严峻,桥梁水下基础受汛期水流冲刷影响大,如何保障“新蜀道”的安全畅通是铁路部门的重要工作。

面对桥梁基础在水下难以检查的问题,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积极探索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引进了2艘无人测量船,在2024年春运迎来首秀。无人测量船通过“夏病冬治”的方式,在冬季水文情况稳定的时节,开展无人测量船水下检查工作,“小船”包含视频传输天线、数据传输天线、定位天线、摄像头、测深仪、推进器等配置,船长1米左右,净重6千克,运行速度最快可达每秒6米,具有重心低、阻力小、航行稳的特点,可以对铁路桥体下方及上下游的河床断面进行测量,生成河床断面示意图。此外,测量船能在不同时间、不同断面对比河床变化情况,实时显示桥墩四周水下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测量船进行测量作业。(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在水面较宽、河道情况复杂的地方,作业人员会协调使用无人机,从空中观察无人船的路径和河面障碍,二者相互配合,可以更加安全、准确地采集数据。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将现场测量的河床断面线绘制在大桥竣工图上,再对比分析历年来的河床变化情况。

据介绍,在引入无人船以前,下水检测需要依赖“蛙人”,现场至少需要4名作业人员,“蛙人”还需要乘坐橡皮艇到达指定水域下水,风险大、检测精度低,无法满足高铁的高标准要求。而使用无人测量船后,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开展测量,不仅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人身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

如今,无人测量船已经成为该段桥梁维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连续3年高质量完成跨江河桥梁水下基础情况检查,为西南山区铁路防洪、确保高铁安全探索了新的道路。(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