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四川省大竹县乌木滩水库宽阔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岸边,乌木滩水库大坝的路面平整,两侧的溢洪道放水闸、乌木滩水库枢纽工程管理中心已完成建设。

大竹县乌木滩水库正常库容431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59万亩,同时承担县城和周边乡镇30余万人供水任务。乌木滩水库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童佩航介绍,即使加上龙潭中型水库以及在建设的土地滩中型水库,供水量依然难以满足城市远期发展所需。

大竹县作为川东地区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桥头堡”,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水源问题影响了大竹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源节流”、解决缺水难题,一直是大竹县的头等大事。

为此,大竹县将“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确立为大竹县“五件关键大事”之首,要求以“畅通源头活水、力保生活用水、全域科学配水”为总体思路,推动“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由蓝图变为实景。

县外引水 充足“水动力”夯实发展根基

大竹县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县,仅有东柳河、铜钵河、东河、黄滩河(西河)4条小河及7条小溪,可利用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现有水利设施供水,除浅层地下水外都决定于降雨,未见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

境内无大江大河,要破解“水”瓶颈,外引量大、质高的活水就成了关键。2019年,抓住规划建设百节至大竹快速通道的契机,大竹县提出了“引水入竹”市县统筹供水方案。“引水入竹”即为达州、大竹统一引水(清水)的方案。通过在州河罗江口、巴河九节滩进行原水取水,经达州莲花湖水厂进行水处理,然后再往大竹进行清水供给。

记者在“引水入竹”项目大竹段施工现场看到,直径1米的管道排列在沿公路路基延伸的沟槽中,工人正忙着进行回填工作。据悉,该项目大竹段的节点性工程清水池建设已经全面完成,加压泵站主体工程也已经完工,预计6月底完成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焊接已完成26公里,地貌恢复工作也正稳步推进。接下来,将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力争项目主体工程在今年6月底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大竹县还提出要抢抓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机遇,谋划“渠江引流”,再造一个“引水入竹”工程。同时,推进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东柳新水厂供水、土地滩水库蓄水、龙潭水库备水“三水”保竹城的充沛用水新格局。

随着“引水入竹”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到2025年,大竹县将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2030年新增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使大竹城乡群众与达州中心城区共享高质量、安全、卫生的供水服务,提升群众对惠民利民政策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科学供水 水源头到水龙头“全链”守护

近日,在大竹县村镇全域供水建设项目同心水厂工程建设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项目预计2025年1月主体竣工,建成后,每日可处理水4万立方米,管道将覆盖周家镇、八渡乡、高明镇等7个乡镇。届时,乡镇水厂规模较小、设计标准低、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大竹县村镇全域供水建设项目,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规划以乌木滩、龙潭、九龙、同心桥4座骨干水库为水源保障,结合“引水入竹”工程,新建东柳新水厂、同心水厂、九龙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万吨以上的大水厂;利用已建成的西城水厂管网向村镇延伸,铺设多条供水管线,新建大水厂与原有供水工程联网配套运行,供水管网覆盖全县所有乡镇;配套建设供水保障中心和智慧供水平台。整个项目计划于2025年全面建成投运。

该项目实施后,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实现,智慧供水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供水业务决策智慧化、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准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乡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城乡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性得到全面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供水保障。

不仅如此,大竹县还连通起乌木滩、龙潭、同心桥水库,加快土地滩水库建设,新建明滩水库,扩建清滩子水库,提升蓄水能力,进一步完善大竹县水网布局,实现从中型灌区到大型灌区的跨越,完善渠系配套功能分区,重点注意枯水期的用水保障。

生态治水 多措并举润泽县域民生

近日,在大竹县东湖公园河库连通工程出水口,一汪清水正缓缓涌出,流至东湖水库。该项目将对保护与修复区域内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竹县东湖公园河库连通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5%。其中,乌木滩水库至东湖水库段管道已铺设完毕,每天向东湖水库补水约2万立方米,实现了为护城河补水的功能,解决了生态流量不足的问题,预计在今年6月底全部贯通。”大竹县竹湖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自文介绍。

大竹县通过前瞻规划、科学调度,完整、准确、全面开展全流域治理工程,加强水库、河流、湖泊和堰塘的整治和保护;构筑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成各类水情监测站点300余座,建设智慧化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以流域为单元的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推动水旱灾害防御从“人防”向“智防”转型。

此外,大竹县投资1800余万元进行智慧水务平台建设。计划通过整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一个从水源管理、水厂生产到管网监测维护的可视化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从而达到信息、数据“共享化”,供排水生产、服务、运营“精细化”,业务流程、管理“协作化”,决策、管控“智慧化”的目的。

“接下来,大竹县将继续以大调水、大水网、大供水、大灌区、大平台‘五大工程’为抓手,制定‘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实施方案,抓实10项重点工作,确保‘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大竹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香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