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钥《题徐铉篆书帖》张弛有度

南宋书法家楼钥考中进士,当时四大名臣之一胡铨非常欣赏他,称赞他为“翰林才”。楼钥性情耿直,敢于直谏,无所避忌,连当时的皇帝光宗都怕他。在朝廷中因为与大臣韩侂胄政见不同,辞去官职。韩侂胄被杀后,楼钥又被起用。

题徐铉篆书帖》,纸本,册页,纵26.7厘米,横78.3厘米。行书,21行,238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旧见岸老笔谈载骑省竵匾之说,近有敷原王季中、彦良,实襄敏诸孙。余及见其莫年,尝问古人篆字真迹,何以无燥笔。季中笑曰:‘罕有问及此者,盖古人力在腕,不尽用笔力。今人以笔为力,或烧笔使秃而用之,移笔则墨已燥矣。’今观此轴,信然。子孙非不甚工,惜其自坏家法,反以端直姿媚售一时,后进竟效之,古意顿尽,但可为知者道尔。绍熙改元清明。鲒埼楼钥。”钤“钥”。

又题:“绍熙之元,岁在庚戌。余与季路同为南庙考官,尝题此卷,今二十年矣。二十年间,何所不有,年号亦四改,时事可知。季路居太末,馀挂冠甬东,岂复有再见之理。更化之后,乃复会于此,抚卷为之增慨。余方求归,再识岁月,嘉定三年仲夏朔日,书于攻愧斋。”钤“钥”、“攻愧斋”。

楼钥此帖是书于徐铉篆书《项王亭赋》后的跋语,分前后两则,书写时间相距20年。前跋作于绍熙改元,楼钥时年54岁。后跋作于嘉定三年,楼钥时年74岁。跋中“骑省”即徐铉,宋代著名书家,精小篆,字鼎臣,开始在南唐做官,进入宋朝后,官当到散骑常仕。“季路”为汪逵的字,乾道进士,嘉定年间从太常卿做起,一直升到吏部尚书。

跋语前后两则,前段11行,安排较规整,后段10行,长短不一,变化较大。书写的时间不同,后者明显感到更加老辣,大有人书俱老的感觉,用墨也不同,前段墨较淡,后段浓黑,一眼能分辨之。前段潇散有余,虽只有第4行“以无”二字有明显的牵丝映带,但整体让人感觉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这是行气的作用使然;后段字与字之间连笔较多,笔力劲健,反倒让人觉得更生一些。前段行笔较为舒缓,后段节奏变化明显,用笔加快。

前段更规整,力求做到笔法、结字完美,找不到败笔,对技艺的追求亦步亦趋,后段为心法,书家写的是心境,对于笔法、结体似乎更不在意了,如后段第8行“再识岁月”,线条不够流畅,感觉写时费劲,我们甚至能想像一个老者,仍执着于笔画,顽强地与生命进行抗争。

笔画粗细变化对比强烈,前段尤为明显。第1、3行的“见”竖弯钩粗重,第8行的“其”下方两点忽然笔画加重,第8行“孙”子字旁、第9行的“反”撇捺偏重等等,其它或者是偏旁部首,或者是字里横来一笔或是二三笔,但中竖都写得粗重,这是有规律的。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和谐的。

后段在结体上与前段结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段以纵长形结体为主,字略微拉长了,如后段第5行的“冠”,第3行的“卷”等。或者是年事已高的缘故,手颤动,眼力不好,后段甚至有些字没有写清晰,出现断笔,如后段第2行的“路”、第6行的“理”、第7行的“抚”。

总体来说,此帖书法方正,用笔随意,捺笔微掺隶意,一气呵成,气息连通。前后虽隔二十年,读着字帖,似乎能感觉到书写者用笔的张弛有度,书者的书写习惯并未发生质的变化,整体风格仍然大体保持一致。《书史会要》称楼钥“善大字,高宗时太学成奉敕书匾”,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支荣慧
来源:《书法导报》2023年9月6日第36期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