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历,不禁感叹,时间真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5月份就快过完了,而今年的端午节仿佛也比往年要来得早一些,对应的阳历日期是6月10号。而提到端午节,脑海里总是不觉得回忆起小时候,那时过节可真是热闹,期间最为隆重的一件事情便是包粽子了,一家人齐上阵,老妈提前将米泡好,粽叶煮好,之后我和姐姐们整理粽子叶,老妈和奶奶包,一般要从上午忙活到傍晚,煮的时候要用一口特别大的锅,在袅袅的炊烟中,粽子的香味渐渐飘出来,总是还不等火熄灭,就忍不住要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一晃,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自己宝宝,好在端午节我依然会回到老家,陪着老妈一起包粽子。那是生活中难得的安闲时光,我格外地珍视。而正是包粽子这一习俗,也将端午节的传统意义无限放大,心中对它的期许也更加迫切。

如今河边的苇叶已经长成,包粽子的日子也就近了。作为北方人,更喜欢用红枣或是豆沙来做馅,浓浓的粽叶香中,嚼出甜蜜的滋味,这是从小到大吃惯了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粽子既是一种传统美食,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蕴含着多种美好的寓意,首先粽子与“中子”为谐音,人们赋予其人丁兴旺,光宗耀祖的含义。同时粽又谐音“中”,端午节又临近高考,所以人们常以粽子来祝福一举高中。此外在端午节期间,民间流行互相赠送粽子的习俗,所以粽子又代表着这亲友之间美好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粽子是为数不多的以家庭为单位来制作的传统佳节美食,其涵盖了这样几个环节,食材的准备,泡糯米,煮粽叶和茅草,整理粽叶,包粽子,剪多余的粽叶尾巴,煮粽子。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彼此紧密相连,都直接关乎到粽子的口感以及味道。尤其是煮粽子,前面几个环节都做好了,这最后的一步也就成为关键,但是不少人却在煮粽子时遇到问题,使得最终的成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有关于煮粽子的重要技巧,牢记“1放2窍门”,粽香浓郁,口感软糯,不夹生不漏米,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放

小苏打

提到煮粽子,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放水,但是如果只放水,则可能会出现粽子也断了,漏米,或是粽叶发黑,香味流失等问题。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先在水中加一勺食用碱或是小苏打,这样可以使水呈现为碱性,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粽叶本身的颜色不易褪,新鲜的粽叶煮熟后依然是绿色,干叶煮熟后也不发黑。同时粽叶在煮的过程中质地会更加柔韧不易断裂,自然也就降低了漏米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水中加入的碱,煮出的粽子会更加的软糯香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窍门

1、水的温度很重要,有的人认为直接用热水来煮可以缩短煮粽子的时间,然而这样很容易使粽子出现夹生的现象,也就是外熟里生,因为水开后将粽子下锅,会使粽子中外层的糯米预热膨胀,使得内部的糯米受热不均,从而导致夹生的问题。这与我们蒸米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煮粽子也要用冷水下锅,水温渐渐升高,粽子也是随着水温而循序渐进地升温,受热均匀,在充分受热的过程中,米粒膨胀,香味也一点一点地被激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要压锅,过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的粽子往往都比较多,所以在煮的时候首先要将粽子尽可能整齐的摆入锅底,接着加入清水,水要一次加足,所以水量一般要加到粽子以上5公分甚至更多,而这时粽子很容易飘起来,尤其是在水开后,会随着水的沸腾而滚动,难免会漏出水面,那么也就会影响到受热的情况。所以在煮粽子时要压锅,也就是在粽子上边压上一块盘子或是其他的,确保在整个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都浸没在水中而不会露出,确保粽子能够彻底煮熟不夹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将近,今天跟大家分享了煮粽子的技巧,“1放2窍门”,看似简单却十分关键,在煮粽子的时候不妨注意下吧。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