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中,“老实”是对一个人很正面的评价。但是经过在社会中的摸爬滚打,很多人却发现,“老实”的高光时刻似乎已经过去,“老实人”也似乎并不是过得最好的那一拨人。

打开社交平台,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劝告”——千万别做一个老实人。有人说,老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做人方式;有人说,老实人不仅很难被重视,还容易受伤;善于察言观色远比做老实人更有前途……

那么,在今天,“老实”还是一个褒义词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老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老实”最早是指忠厚诚实、规矩本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精神追求。《道德经》有言,“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宋代的程颐、程颢在《二程遗书》中就曾提出“欲当大任,须是笃实”,明代思想家吕坤也认为“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老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老实意味着扎实。

唐代诗人王勃的《上刘右相书》中有一句话叫“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就是说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才能有所成就。老实人就是如此,每一项工作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不偷工减料,也不投机取巧。

老实也意味着诚实。

忠诚可靠是“老实”的一大特征,老实的人襟怀坦白、表里如一,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所谓“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在一时一事上诚实不难,但面对诱惑和考验、涉及利益和取舍时,始终坚守原则的老实人就像金子一样可贵。

老实还意味着朴实。

老实人往往谦逊低调、默默奉献,不爱出风头、不争不抢。像东汉的“大树将军”冯异,总在别人争功论赏时一个人躲到大树下。在时人看来,他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是“老实”的精髓所在,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懈追求的“仁”。现在,我们仍然希望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能多一些以诚立世;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少一些“不讲武德”;在变得原子化的社会中,能有人可以信赖……时代变幻,斗转星移,“老实”始终是熠熠生辉的高贵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分享关于“老实”的观点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但是在今天,一些人说起“老实”的时候,除了肯定,往往还暗藏着一丝同情:它可能暗喻着傻、好欺负、愚钝、窝囊、不懂变通……在一些人眼里,“老实”似乎褪去了光环,变成一个不尴不尬的补丁。

是什么让人们对“老实”产生了怀疑?其实,道理谁都懂,人们也一直在呼吁别让老实人吃亏,但事实是,一些老实人总是在吃亏,而圆滑世故之人却能得到更多。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周秉昆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实人,他和郑娟照顾卧床的母亲、抚养姐姐周蓉的孩子,一直勤勤恳恳。但时间一长,他还是成了被忽视的那一个,甚至父亲带家人出去拜年,满嘴只夸周秉义、周蓉,完全不提周秉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职场上,有不少人都扮演着“周秉昆”的角色,埋头干事,不会来事,渐渐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累死累活的“小透明”。而那些“聪明人”,先不论做了多少工作,却总能找到机会为自己包装造势,比如一份精美的PPT,一次先发制人的汇报,一段“不管他人死活”的“卷王发言”……渐渐地,一些人觉得,“唱功”好像比“做功”更容易出彩,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老实人”总是相信,工作是自己的事,干得多了、干得好了总会被看到。但是“聪明人”则懂得另辟蹊径、转换赛道,通过包装自己、经营关系、打点人脉实现“弯道超车”。在需要平衡利益、有所取舍的时候,老实人往往容易成为职场中被“平衡”的那一个。因为老实人顾大局识大体,他们即使有意见也不会耍性子、撂挑子。

“老实”=吃亏=没出息,这个等式似乎越来越成立。有时候,人们嘴上夸着老实人,心里却都想着做“聪明人”。就连一些老实人自己也在反思,老实是不是真的没有出路?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老实”始终是一个褒义词。当很多人怀疑要不要做一个老实人时,其实问题不是出在“老实”本身。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老实”意味着一个人勤恳干事、乐于奉献,为人有底线、有修养。

很多时候,老实人并不愚钝,他们其实什么都明白,但更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爱惜良知坚守道义,不愿意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背弃自己的信念,沦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从长远来看,默默耕耘、不斤斤计较、专注提升自己、真诚待人的人,是不会吃亏的。若把时间光谱拉得更长,我们会发现,老实人创造的实绩才真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人终究会被识破。但是,老实人在坚守内心的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勇敢为自己争取,这不仅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在维护这个社会的正确航向。

如果老实人总在吃亏,绝不是“老实”本身的错。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名罗荣桓同志为红四军前委委员,并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党代表。按照当时的资历,有不少人更加适合这个位置,而毛泽东同志力排众议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呢?就是因为他老实。”

只有老实人才能发现老实人、善待老实人、重用老实人,慧眼识珠是领导者的责任,也是领导者能力的体现。善待老实人不能仅仅是“鼓劲”“画饼”,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让他们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得到重用,让投机者无法“成功”。

这个社会可以没有“聪明人”,但不能没有老实人。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视死如归,甘做巍巍长城一块砖;进入新时代,强国建设同样离不开迎难而上、甘愿奉献、勇于担苦的建设者。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永远是时代所需要的。

正是老实人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石,也是一切事业的中流砥柱。如果纵容“劣币驱逐良币”,让老实人失望、寒心、怀疑、动摇,纷纷转而钻营,只留下“聪明人”,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模样?

真正把关心关爱老实人落到实处,才是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才能让“老实”受到尊崇、蔚然成风。让“老实”这个词回归本色,让人们不悔甚至骄傲于做老实人,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踏实、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