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夏的G331国道吉林段,一步一景,处处生机勃勃。车行至珲春市三家子乡立新村,放眼望去,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游客穿梭其间,尽享采摘带来的乐趣。

近几来,立新村通过党员创办合作社,采用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抱团发展、百姓得实惠”的共赢模式,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草莓温室大棚,暖意洋洋,阳光均匀地落在满目浓绿的植株上,颗颗鲜红草莓点缀其间,散发着幽幽果香。不时有游客穿梭其间,尽享采摘带来的乐趣。

农业种植是个技术活儿,“自从引进了智能温室,在手机上就可以查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变化情况,随时观察草莓生长情况,相比起以前每天必须来大棚才能了解情况要方便太多了。现在看着番茄、草莓开花结果,自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感觉到再苦再累也值得。”驻村第一书记马初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说。

马初告诉记者,立新村现有草莓大棚30栋,总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10栋冷棚,20栋暖棚。冷棚是用来春夏季种植的草莓,暖棚则是反季节种植,品种有爱莎、玛利亚、达赛等。为提高草莓品质,他们施用有机肥,采用自然授粉,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品质,种出来的草莓香气浓郁、汁多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保证成活率,栽培采用的育苗定植,棚内主推有机肥替代化肥、以蜜蜂授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效保障了采摘草莓品质和安全。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立新村离城区较近,很多经销商都来这儿订购草莓,再运到市场上销售。进入草莓采摘旺季,他们在保障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把草莓销往周边县市,实现产销两旺。2023年仅靠种植草莓,就收入1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新村结合自身优势,做活“一村一品”文章,着力盘活土地资源,把草莓种植作为村级主导产业之一,在发展草莓种植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民就近务工、实现长效增收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富民兴村的绿色发展之路,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三家子满族乡凭借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有机蔬菜和反季水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助推采摘游高质量发展。

一审:佟焱

二审:郎秋萍

三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