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舒说事(2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发现附近的公共厕所开始24小时免费开放了,这让我有点小激动,因为我在2017年9月11日就建议上海应该逐步实行24小时开放公共厕所,当时写完后也通过各种渠道上传了,然而却杳无音讯,有些渠道也没有录用这篇看似毫无可能获得领导批示的小文章。

当时我觉得可能是人力不够或者经费有限,所以政府不会采纳这个建议的,我也就不当回事了。反正自己写了,也尽到政协委员和民革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了,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想不到6年后竟然建言成真了,的确令我颇为感慨。

其实,我们建言献策最大的愿望并不是什么被录用或者得到领导的批示,而是要看到实际效果。我从2003年11月加入民革开始参政议政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写了近1000篇建言献策,被录用的有上百篇文章,期间获得国务委员王勇批示、上海市长杨雄批示、中共统战部、全国政协录用等,前后一大批文章获得有关部门的肯定,也对政协、统战和民革工作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但是这么多篇被各级部门录用和领导批示的文章中,真正获得实施的却是少之又少,从这点上来说我个人是有一点失望的,也有泄气的时候。但是想想当下社会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如果大家都觉得:写了没用,写了也白写!那么社会进步就会更加艰难,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老百姓就会对未来更没有信心。所以作为参政议政的老兵理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将参政议政作为自己毕生热爱的事业而为之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我建议:

1、 参政议政的考核重点应该是建言献策提出后最终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是否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实际的推动作用,而不仅仅是被有关部门录用或是获得领导批示。这个重要性应该有主次之分!各级政协、统战部、民主党派、信访办等组织相应的积分考评制度要做根本性的改变。

2、 无论是统战系统的参政议政还是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一旦被采纳得到贯彻落实,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以书面、微信、或短信的形式通知所有为此建言献策的本人与组织。并给予必要的书面鼓励和表彰。如果涉及保密的应该用一种含糊的方式让建议人了解提案、社情民意得到的大致回复情况,不一定非要说明具体哪个层次或部门、或领导的批示。

3、无论所提建议和意见是否被录用,在一段时间之后(比如三个月后)要及时告知建言人其建议的阶段性结果:“被采纳录用、留做参考、不被采纳、尚需进一步商议或完善、已经落实、计划安排落实、遇到一定困难那导致难以推进、涉及保密暂不回复”等。这是参政议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与礼貌,这方面工作已经有很好的实施,但是还不够完善与制度化,尤其是在通知到个人这个环节还有欠缺。

4、 要重点嘉奖和表彰那些真正被采纳落实的建议与建言人。目前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统战部、政协的嘉奖表扬还是以文章被录用和领导批示后的积分为主,没有体现出建言献策最后真正被采纳落实的价值,建言献策落实后产生社会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然而我们目前的参政议政积分考评制度却遗漏了这一最重要的真正体现参政议政社会价值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应该对采纳的社情民意、提案、建议案建立定期回顾跟踪制度(比如:每隔半年到一年)。要了解这些采纳的提案、建议按和社情民意、以及来信来访反映的建议最终结局如何,是不是件件都有着落,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产生了多大效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要将对建言献策的回顾跟踪制度作为民主监督的每年必须履行的规定动作。有太多的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采纳后就不了了之了,真正对社会实际产生多少效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对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变相浪费,也严重影响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成员和社会各界对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6、建立参政议政的多轮协商、层层推进的沟通机制。目前的参政议政体制存在一大缺点就是希望:要么一次性的建言献策解决问题,要么就不被采纳束之高阁。这种“一轮游”的体制很难产生高质量的参政议政成果。这是对目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有时候建言献策由于信息不对称、考虑欠周到、对问题的根源和机理理解不深、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水平了解不够、对政府内部的沟通协调制度了解甚少等多种原因,导致建言献策落实有困难或阻碍。

这时候如果有关部门召集所有的建言人和相关部门一起交流沟通、提出问题、头脑风暴、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或许解决问题的进程又会有进一步的深入,有时候通过反复沟通讨论可能使得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获得新的突破,通过抽丝剥茧才有可能见到最终的曙光。这才是真正体现出多层次、多回合、多方面参政议政的价值,充分利用民间的智慧为解决社会问题各取所长、各尽其责,才能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才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7、参政议政积分考评制度的改革必须先试点,总结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统战工作三大任务真正做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由于参政议政积分考评制度是全国各地从上到下的一体化制度,不能在没有成功经验的条件下冒然改变全局,到时候遇到问题再退回去反而会弄巧成拙。应该是先挑选一些区级统战部、政协、人大和民主党派进行试点,慢慢摸索经验,把建章立制的工作逐步成熟后,再进入省市级组织试点,逐级提升稳步推广,真正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024-1-22,2024-1-28修改稿

附言:感谢浦东民革徐军、金山民革葛翌雷、静安民革梁顺龙对本文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