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55万大军集结边界线上,打算惩戒越南“小霸”。然而,临上战场之前。军领导忧心忡忡,不知道能不能够打好这场仗。毕竟几十年没打仗了,还有大量新兵。

战场上,新兵数量明显多于老兵,一部分新兵在战前应急训练中掌握了基本的射击要领,一部分新兵却依然有些茫然“难道真的要打仗”。对于这些还没有接受过完整军事训练的新兵去打仗,有人表示,这不是“白白牺牲”吗?

一、一个排只有一个全训师骨干

1979年2月17日,广州军区41军122师365团三营七连三排接到任务安排,负责攻占当面越军1个加强班,并夺取473高地。

彼时,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们,经过紧锣密鼓的3个月集训,也算是掌握了步兵轻武器的使用要领,学会了如何投掷手榴弹。对于新兵来说,这可是保命的本领,学习时都十分认真。不过,依然有部分新兵对战争感到茫然。或许,这是人上战场后的基本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命令的下达,365团三排八班作为尖刀班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为后方部队开路。在茫茫黑夜掩护下,说不紧张不怕死都是假的,而唯一能够有所安慰的是,所有人都将班长当做了救命稻草,因为只有他是由全训师121师调入的骨干战士。

就这样,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在密密的树林野藤环绕下,一个跟着一个的向前推进,如果不仔细看路或者是跟紧,很可能有掉入山下或者迷路的危险。

出发之后不到半个小时时间,轰隆隆的炮声从远处疾驰而来,顷刻间大地为之震动,所有人几乎本能的扑倒在地。虽然战前有过应急训练,但是却根本没有与炮兵一同合练过。直到看到头顶上的炮火朝着敌人的阵地不断地砸去,此时,众人才明白,原来这是我们友军发动的炮火准备。

不过,新兵始终没有战场作战经验,不仅不知道如何辨别方向,而且与前方部队经常失散。

“人呢?怎么回事?”

当顺利抵达473高地右侧半山腰处,此时,天空微微亮了起来,为了不被敌军发现,战士们选择了一处隐蔽角落。可是在清点人员时,副指导员与排长却吓了一跳。

原来,配属我排的82无后座力炮的炮兵不见踪影,与自己一同跟进的电台也不知身在何方。看来排长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后方士兵掉队了。

没有了无后座力炮支援,也无法向上级报告自己的位置,很多新兵都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在作为主心骨的“老兵”班长瞬间安抚人心,让大家跟随自己继续向目标任务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或许是有一点幸运的成分在里面。此时,副指导员发现敌军一处隐蔽部位,正有一名越军打算偷袭我军战士,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越军给击毙。殊不知,这名越军位置与战壕相连,占领这里,等于占领了越军473高地。

众人并未松懈,对周围进行了清剿活动,看看是否有残余敌人留存。等待清剿完毕,才发现我军有3名战士负伤,无一人伤亡,首战告捷,这令众人兴奋不已。

很快,失去与尖刀班联系的七连连长与通讯员也迅速登上473高地,得知我军只有三人负伤就夺取了473高地,不由大声兴奋的喊道:

“大家打的好啊,打得好,我一定报告上级为你们请功。”

连长心里的石头也算落下,这也算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枪,对于毫无作战经验的连队,几乎没有一个人打过仗,这种成绩自然已经很好了。根据参与这场战斗广州军区41军122师365团3营7连3排老兵回忆:班排营没人有实战经验,全团只有政委一人打过仗。

之后,连长兑现承诺,为三排战士报请了集体三等功。

攻打473高地这一仗,虽然我军以极少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但是其中也不排除偶然性。

在统计越军伤亡时,除了在487隐蔽部被歼灭的3名敌人外,还在山脚下发现了7、8名越军的尸体。

一共差不多10个人的阵地上,也算是给了新兵一次比较简单的历练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对越作战新兵到底有多少

在众多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资料记载中,新兵参战话题总是引起外界诸多质疑。不过,却没有资料指明到底有多少新兵实际参战。而想要了解这一情况,还要从解放军陆军步兵师的扩编说起。

1978年年底,中越关系已经进入恶化阶段,面对持续狂妄,不停滋扰我国边境村镇的越南士兵。解放军广州军区和昆明军区开始遵照中央军委部署,有计划的向中越边境东西两个方向集结兵力,调动部队。

中国一方面要狠狠教训越南这个小霸,一方面还要随时防备苏联从中国北部边境突袭。在陈兵百万驻守中国北部边境之际,同样调兵遣将,增兵55万驻守于广西、云南与越南边境交界处。

值得注意的是,参战各陆军部队大多数都是乙种师,战备规模明显无法达到甲种师力量。于是,增兵扩员,成为我军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甲种师为满编师,通常兵力在11000-12000人左右,而乙种师为简编师,通常兵力为6000人左右,两者之间的兵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为了增强战斗力,将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乙种步兵团每团下面就要增加9个连,团炮兵连就要扩编为100迫机炮连、82无坐力炮连和高射机枪连,警通连扩编为特务连和通信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步兵营每营增加1个步兵连、机炮连扩编为重机枪连和炮兵连。

按照这种所需,全师一共扩编一个营部和36个连,补入兵员5647人,其中老兵2539人,新兵3108人,补入新兵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老兵。

当然这种扩编,老兵补入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武汉军区某师补入兵员5079人,单单新兵占了80%。

以步兵团为例,昆明军区某团战前扩编甲种师,兵力从1465人增加到2756人,其中新兵占全团总人数的45%。

由于新兵经验少,只能进入基层连队,一些只有两三年当兵经验的副班长提拔为班长,班长提拔为连长,以此类推。由此造成步兵连,不论新兵还是新骨干兵所占比例很大。据悉,连队新兵普遍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60%以上。

据了解,当时参战的陆军师达到29个,其中乙种师高达21个,甲种师只有8个,临时扩编可以想象,缺口到底有多大。战前,总参谋部从各大军区紧急调动数万名老兵补充参战部队,然而,缺口实在太大,最终只能以补充新兵为主。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共投入55万兵力参与此次作战,其中进入一线参战的仅有22.5万人,其余30万兵力多数是后勤方面人员,包括铁道兵、炮兵、支前民兵等。

按照各步兵团普遍新兵50%占比,仅一线参战部队中,新兵数量就占据了约11万人。这还不包括后勤30万炮兵、铁道兵等,按照甲种师配置,这30万后勤配属中,新兵数量也要占据很大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新兵上战场用意

新兵上战场,由于提前从各大军区调集老兵有点麻烦,路程较远,行军过程中难免耽搁很长时间,根本不利于我军作战,就地征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新兵进入战场,表面上看起来兵力很足,但是军队素质却比较差,缺乏作战技巧,不懂的在战场上利用优势逃生,这也就导致战争前期,我军新兵生存率低。

不过,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够适应战场,就算那些当了很多年的老兵,也不能够保证在战场上全身而退,只有经过不断的磨合,在战场上随机应变,适应环境,才能够幸运的活下去。

虽然新兵上战场经验不如老兵,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就要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只有经过了浴火重生,才能够为我国百万大练兵,提前进行现代化改革提供动力和意识。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军伤亡约38000人,而越军正规军伤亡在57000人左右,民兵伤亡约40000人,如此差距对比,可见我军胜利姿态。但是在分析战后总结中,并不尽如人意,参战部队提出不少意见。

首先,部队扩编之后,明显新干部太多,上级不了解下级,战士不认识领导,不了解战友,甚至有的战士连自己的番号都不清楚,彼此之间十分陌生,从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其次,虽然基层中都是一些新兵,但是一些骨干力量都是从兄弟友军中抽取的。对于这种办法,局部战争或许可以,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作战,可能不大适用。

而之后,我军也开始“百万裁军”,一些老将军们也看到了中国军队必须迎来新的变革,否则将很难在世界各国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