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的革命主体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但革命队伍中也包含许多旧时代的名门望族。共和国首任市长黄敬就出身不凡,是浙江绍兴地区著名的俞氏家族。

爱国青年

黄敬只是一个化名,他本名为俞启威,是俞大纯的第三子。黄敬祖父是清末的举人,曾是刑部主事,甲午战争之前,还赶赴台湾,专管税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敬虽是江南人士,但他从小就生活在北京。相比于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是他儿时常见的自然景象,因而骨子里也多了一份豪情壮志。

上世纪20年代,黄敬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汇文中学。闲暇时黄敬喜欢戏剧文化,在学校的话剧团小有名气,不时排练一些西洋话剧。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社会兴起了仇视日本的情绪。黄敬这人胆子大,组织号召学生罢课,抢占火车,到南京政府请愿,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

然而,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不愿立即同日本开战,蒋介石更是命令张学良不要抵抗,这让黄敬对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遂参加了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黄敬考入了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待在教室的黄敬再也无法安心读书。眼看政府无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内心十分苦闷,在和好友姚依林商讨以后,便领导了学生运动。

“七七”事变真正让中华儿女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黄敬也跟随组织来到了冀鲁豫边区根据地。

从地理特点上看,冀鲁豫边区大部分位于一望无际的黄河冲积平原。这种山沟纵横的自然条件,要想完成革命目标,就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黄敬也是想到了这点,就去信询问中央。

1939年11月1日,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黄敬看到这份文件,认为:“实现创造与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中心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和同志们商议之后,黄敬首先在经济上,为大多数无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并教育他们读书识字。

可惜的是,黄敬身体不好,也可能是工作过于劳累。1944年,黄敬便来到了延安,一边参加七大会议,一边养病。

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办的事情有很多,需要的人才也很多,黄敬本就在京津冀地区长大,十分了解华北的风土人情,便留在了天津工作。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以后,黄敬任首任市长。仅仅只用两天时间,天津市就通水通电,一方面天津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害较小,另一方面,这项政绩也足见黄敬的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生活中的黄敬却有些分不清利害得失。解放后,天津经济发达,许多干部未能抵抗金钱的腐蚀,比如刘青山、张子善等辈。这两人私吞赈济款,倒卖东北三省的木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黄敬早年工作中,和这两人多有交集,产生了革命情谊,便为其说情。非但如此,黄敬还找到了薄一波,大打人情牌。

可毛主席早就警告过党内干部:“不要当李自成,要抵御糖衣炮弹的侵袭。”因此,主席断然驳斥了此事。

1952年,黄敬离开了天津,被调任政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可以看到,即便黄敬犯了人事上的错误,主席还是以宽大为怀,没有计较。

这次后,黄敬更加埋头工作,接洽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为祖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殊时期,黄敬因历史问题,遭到了迫害。期间一度精神失常,被送往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那时,医疗条件有限,未能治愈黄敬的精神疾病。1958年2月10日,黄敬病逝于广州。

在教育方面,黄敬培养出了一个官至正国级的儿子(俞正声),也算是后继有人了。总的来说,黄敬一生过得十分精彩,完美诠释了“伟大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和广度”这句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