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白·瓷墨塑语”文化专题展览在丽水市处州三宝博物馆顺利开幕。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了青年艺术家伉俪陈艺辉、简丽华的白瓷创新之作110多件,包括当代陶艺、传统陶瓷雕塑、文创杯(手捏杯、手绘杯)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德化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底蕴,更通过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赋予了传统白瓷以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推动着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合与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此次‘中国白·瓷墨塑语’专题展,让我又有耳目一新之感,以传统典故人物为题材演绎出新的艺术形式,冀希唤醒国人内心的人文意识,将中国传统水墨写意手法与德化白瓷的传统技艺融合,中国白与留白,白而不空,白处富含的想象力留给观众自己细嚼体会。”知名设计师陈文说。

在传统中寻求突破

“当代陶艺,借鉴德化传统雕塑为蓝本,从‘中国白’的特色瓷种出发,以简影的方式来概括、提炼、升华,通过融合画面、结合工艺等,呈现多种可能性。”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陈艺辉说,他从小就对传统文化萌生了兴趣,大学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修陶瓷艺术雕塑专业,毕业后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为师,通过不断学习、交流汲取营养和受苏献忠老师新思维的影响,从传统的手法慢慢向现代衍变,在当代观念的引导与支撑下,不断激发创作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新·刘海》

如作品《新·刘海》以中国传统题材“刘海戏金蟾”为主线来创作。刘海是一个小孩子的形象,如何让作品有新亮点,需在传统基础上融入新手法,从构图造型、形式感来突破;整组作品大小五件形态各异,富有动感,不拘泥于传统框架,诙谐幽默地展现出“新”刘海的一面,天真无邪,生动有趣。

据陈艺辉介绍,他最初创作的作品《师·禅》以禅宗为主题,通过老者与年轻修行者的对话,在一山一水间,一尘一叶中,似乎在讲述着人生真谛,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奥妙;作品构图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创作手法上简繁结合,大处简洁洗练,细致处精雕细刻,也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轻重缓急有致,有轻有重的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言传身教》

后又以作品《师·禅》为基础进行升华,创作了作品《言传身教》。该作品在取材上,以“爱莲说”为主题,表达对莲花的爱慕与赞礼,更具文人气息;在装饰上,一改以往写意留白的手法,在岩石上丰富细节;整件作品体量更大,人物刻画更加精细,更有视觉冲击感,于2024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留白中追求多彩

“我们创作的水墨系列作品与‘书画同源’,主要以一团泥原有的自然状态,稍加修饰、调整,更加追求自然性、随意性,塑造出无意间的一种状态。” 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陈艺辉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塑钟馗系列》作品

塑墨无声,瓷艺传音。中国白与中国画,墨与宣纸,诠释黑与白;墨落宣纸,色入素瓷,即大千世界的黑白分明。《瓷塑钟馗系列》作品就是以此手法进行创作,形态各异,表情生动逼真,通过黑白基调体现钟馗的刚正不阿和浩然正气。作品《源》亦是从一团泥中塑造老子的形象,手法上追求写意自然和线条感的浑然天成,而后再施以水墨釉色,形成色彩的视觉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吉祥如意》

“我们静心钻研,力求创作出有别于市场的作品。”全国轻工技术能手简丽华微笑着说。如作品《吉祥如意》塑造的是牧羊女手持如意安坐在一头简洁概括的绵羊身上,通过传统与创意的融合,在留白处再施以釉下彩绘草原、野花,使作品色彩上更加丰富。作品《鸿运当头》则是以太湖石的元素为基调,勾勒一只神气十足似在鸣啼的雄鸡;鸡冠上的一点红,寓意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此外,青年艺术家伉俪陈艺辉和简丽华,还致力于将传统的手工成型技艺运用到现代茶器当中,如手工编织杯、手捏杯、手绘杯等,主要结合题字、刻图、融入篆刻等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简丽华以德化传统捏花技艺创作,采用花瓣元素填叠构成的作品《蝶》,于2024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目前,她正在创作以鱼为题材的系列捏花作品《鲤鱼跃龙门》。

“未来我们的创作方向,主要以水墨瓷塑为主,展现德化白瓷当下的可能。现在我正在着手于《老寿星系列》作品创作,造型上更加追求浑然统一,表现手法上呈现德化瓷塑的多彩。”陈艺辉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瓷都德化(德化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