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乔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1983年,在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中的老君台上,一个日本老头儿神色凝重,驻足深思了许久,然后突然向前扑倒在地,朝着老子塑像拜了又拜。

旁边的陪同人员完全没有预料到此举,心中不由得升起疑惑,这日本人跨海翻山跑那么远,就是为了来到老子故里膜拜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炮手。”

很快,对方好似自言自语的一句话,既让众人恍然大悟,明白他为何要来参拜,也证实了一个在当地流传许久的故事——日军朝老君台发射13枚炮弹,结果奇迹般地全部哑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轰老君台始末

这个老人名叫梅川太郎,曾经亲身参与了侵华战争,是一个日本鬼子,而他所提到的“炮轰老君台”,则是发生在1938年6月1日的,一次既反常又有些无法解释的事件。

那天一大早,梅川太郎身处的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在指挥官藤田的带领下,从安徽出发,前往周口境内的鹿邑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鹿邑古称苦县、鸣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其中名声最大的,还得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于是鹿邑便成为了“道教祖庭”、“李姓之根(老子名为‘李耳’)”。

也正因如此,在鹿邑有着许多关于老子的文化遗存和景观,老君台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记载,它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后来又经过多次整修,现存主体为清朝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鹿邑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算低,但随着步入近代,内忧外患,吃穿难顾,谁还管他老子小子的?所以当时的鹿邑,也只是一个普通小城的模样,基本都是破烂的土墙、平房。

放眼望去,最引人瞩目的,仍旧是有着33级阶梯的老君台,高台拔地而起,可谓是鹤立鸡群,难挡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鬼子在城外的不远处停下了脚步,因为他们没有情报,不敢贸然进入一个陌生的地点,万一有埋伏,小命那就不保了。

但其实,当时的鹿邑早已是一座空城,老百姓和驻守的保安团,在得知附近有鬼子身影后,纷纷拖家带口躲避逃难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鬼子的望远镜中,那座位于全城最高点,好像有着厚重砖墙围绕的老君台,被想当然地猜测成了中国军队驻守的碉堡。

日本鬼子的武器要比咱们好上太多,后勤补给也能跟得上,不用过多考虑枪弹的折损,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决定直接用迫击炮将其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炮手的梅川太郎,很快就架起炮管找好了角度,先朝着东南边较低的魁星楼试射了一发。

随着炮口一阵火光和烟雾,炮弹裹挟着撕裂空气的声音,准确无误命中了目标,魁星楼的屋顶肉眼可见地坍塌。

梅川太郎听着身边响起的欢呼声,自信满满调转炮口,指向了老君台,等到开炮命令下达后,他干脆利落地投入了新的炮弹,众人脸上也全是期待新爆炸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点点流逝,远处的老君台依旧完好无损,四周安静的只有风声和鸟鸣,等到终于有鬼子说“好像是发哑弹”,众人才反应过来。

按照常理来说,枪炮毕竟是人造的,加工或者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受潮或者磕磕碰碰,失效,甚至是走火,也都能够理解,一发不响,再来一次就行了嘛。

于是梅川太郎又小心翼翼,取出一颗炮弹装填了进去,同样的发射流程,迎来的却又是一阵同样的寂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着两颗哑火,这是梅川太郎没想到的,自己打过的炮弹,那少说也得有数十箱了,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旁观的日本兵不由得开始嘲笑起来,认为是梅川太郎的技术不行,他自己也有些不服气,便第三次进行装弹,结果落到老君台方向后,依旧没有爆炸。

邪门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置信的梅川太郎,又接连射出了第四、第五发,也都是一样的结果,刚才还开玩笑的日本鬼子,现在脸上也变得惊讶起来,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难道是这箱炮弹的品控有问题?出于此种想法,梅川太郎又找人搬来了一批全新的迫击炮弹,然而,重拾信心的他,没过一会儿就又惊掉了下巴。

新炮弹打出去还是哑弹!甚至连个小火星都没见着,梅川太郎有些气急败坏,转头就开继续填放新的炮弹,一直打到第12枚,都没有一颗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指挥也生气了,觉得这小子是在跟自己闹着玩,上前一脚就把梅川太郎给踹开了,然后亲自发射了一枚炮弹,还是同样的结局。

整整13发,没有一次爆炸,这已经不能用少见来形容了,而应该用“离奇”,就在这时,一个让人冷汗之下的想法出现在了鬼子心中:会不会不是炮弹的问题?

于是他们又尝试向其他地方开了几炮,结果真的全都正常爆炸!所有人的好奇心瞬间升起,疑惑那个高台究竟有什么魔法,于是,他们也不再耽搁,当即就进城,朝着老君台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日本鬼子谨慎地来到老君台后,才发现它并不是堡垒,而是供奉着一尊老子像的庙堂,在侧边的墙面上,还能清楚看到被炮弹砸出的深坑,但确实没有任何爆炸的痕迹。

这幅场景这并没有让他们长舒一口气,反而变得更加紧张起来,只因有人颤巍巍说了一句:“会不会是神灵在保佑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子指挥官连忙派了几个人,上到台阶上去查看,当得知里面真的供奉着神像的时候,他们想不迷信都做不到了,吓得腿软,齐刷刷拜倒在地上,嘴里还不断念叨着谢罪,然后赶紧撤出了鹿邑。

直到两年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侵华日军的势头已经远不及当初,逃难的老百姓也渐渐回归了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道士们清理院落的时候,从各处墙壁,还有一棵大柏树的身上,找到了12枚没有爆炸的迫击炮弹,也正是从这时起,炮弹面对老君台哑火的故事便传开了。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会把它当成是一个充满趣味性,但是有夸张加工的“传说”,直到梅川太郎这位当事人亲口承认,这个故事才终于有了更加细致和真实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解释,天佑中华

时间匆匆流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也逐步敞开国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每一寸古老的土地。

对外商贸、对外交往的姿态也变得更加从容自信,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来到中国,想要认识和了解这个神秘而又伟大的国度。

再来看战后的日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不少当年的侵华日军,开始进行反思,开始对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遗憾和抱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开始,就不断有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前来中国进行访问与友好交往,梅川太郎也是如此。

虽然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回到得了日本,但老君台的神奇经历,实在让他久久难以忘怀,心中逐渐意识到了,曾经的所作所为是非正义的,是有着深重罪恶的。

于是,在1983年,梅川太郎和几位有着同样想法的朋友,跟随着代表团来到了中国,并且提出想要重返鹿邑,到老君台前参拜赎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许久的路程,梅川太郎终于又见到了,那座在他心中恍若“神迹”的老君台,他满脸敬畏地,一步步登上了那熟悉的33级台阶,然后“噗通”跪倒在地上,对着老子塑像拜了又拜。

面对身边中国人的疑问,他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讲了出来,包括了那13发炮弹是在何种情况下发射出去的。

当地的工作人员听后,很快就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梅川太郎说日军当年一共打了13发,但后来人们只找到了12枚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对方记错了,还能够理解,如果没记错,那就意味着,在老君台附近,仍旧存在着一颗随时会发生意外的“定时炸弹”!

面对疑问,梅川太郎仔细想了想,十分确认的说,就是13发,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没有人会把一枚炸弹当成玩笑,所以工作人员决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附近进行了细致的排查,仍旧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03年9月5日的早晨,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吓得照例到殿中上香的李道姑,连忙跑出来查看,只见高台的西南角发生了坍塌。

很快,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就到现场进行了评估,不久后也给出了修葺方案,也正是在施工队进行工作期间,一枚形似炮弹的东西被发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专家的鉴定,最终确认了,那就是久久寻找不到的第13枚炮弹!至此,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传说”,终于成为了有着人证、物证的真实历史。

但那13个炮弹究竟为何没有爆炸,至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就像,梅川太郎说的那样:“不管是偶然因素,还是神明显灵护佑,都说明我们(日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1997年,梅川太郎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向老君台捐献了一块石碑,上面用四种字体刻写着:“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后来这块石碑也被称为“和平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的网友却提醒国人提高警惕,因为在缅甸,有一块与“和平碑”十分相像的石碑,同样是日本人所树立,只不过前面的名字却叫“慰灵”,也不知它告慰的是哪一国的亡灵。

有些人就开始怀疑,小日本会不会是故意拿“和平”作为掩饰,搞一些阴暗的小动作?我们也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解放军报:《日军炮击老君台炮弹无一爆炸 惊慌跪地磕头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新浪新闻:《日军13颗炮弹全成哑弹,河南鹿邑老君台的一段历史迷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