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青春向海淀”主题宣讲活动暨海淀共青团五四大会在海淀区社区服务中心举行。经组织推荐、展示投票、终审和公示等环节,我校工程技术研究院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所获评2023年度“海淀青年榜样集体”。

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所紧密围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用、电子通讯等高端制造领域对轻质高强金属材料的广泛需求,长期致力于钛合金相关材料基因工程设计、高品质粉体制备、复杂结构制件近终成形、材料服役性能表征等方面系统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高性能钛合金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并在国防重点装备和民品中获得成功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研究所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产学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曾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申获国家专利80余项,美国、欧洲专利2项,其中10项实现产业化转让;获省部级行业科技成果奖10余项。研究所先后培养的研究生、博士后5人次入选中科协托举工程、国家博新计划、市级优秀博士论文等;博士毕业生2人次获聘高校特聘副研究员;研究生50余人次获“挑战杯"“互联网+”学术科技类国家省部级荣誉;研究生69人次获校长奖章、十佳学术之星等校级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青春有我”2024年学院路地区优秀青年交流表彰大会在学院路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经组织推荐、评选和公示等环节,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刘永畅、工程技术研究院彭功状获评2023年度“学院路地区优秀青年我校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固废资源化利用梯队获评2023年度“学院路地区优秀青年集体”

刘永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永畅,1990年4月生,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低成本、高安全新型金属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0余篇,引用14000余次,H指数60,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15以上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担任10余种学术期刊编委、青年编委或客座编辑。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小米青年学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学者“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R5)、国际先进材料协会Advanced Materials Award,IJMMM“鼎新青年科学家奖”,J. Mater. Chem. A新锐科学家奖等。指导多名学生获校“十佳学术之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等奖励。

彭功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功状,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知识驱动的冶金工业智能制造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14项,同时参与编写行业标准2项。在IEEE Transactions、Energy等行业权威期刊发表SCI/EI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2次,相关成果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指导学生多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获本科生“优秀导师”称号。同时,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委员、国际期刊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多个高水平国际会议的论坛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固废资源化利用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梯队长期致力于矿物材料与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在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共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300多篇,授权国内专利80余项、国际专利20余项,斩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多项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依托团队优秀科研成果,成员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斩获竞赛荣誉共16项,获奖超160人次,其中国家级6项,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及银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其中,“点渣成金”项目获第九届互联网+北京赛区一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荣获金奖,并获亿元融资,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两百个,项目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七万吨,团队用“创新创业精神”助力宁夏“老工业区振兴”。为鼓励并表彰团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竞赛领域的贡献,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成立,以专筑创,以赛促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固废资源化利用梯队在负责人倪文教授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努力方向,扎根一线,研发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市及地区,针对各地区的固废处理难题以及碳减排瓶颈,以固废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聚焦钢铁、水泥和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因地制宜开发低碳胶凝材料等多种产品,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推动低碳研发成果落地,积极践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北京科技大学“专创融合”育人特点,担负起科研人在新时代下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团队依托项目和政产学研合作,深入生产一线驻厂实践,在生产现场锻炼学习,磨练专业技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未来,北科大青年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往直前、接续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 | 校团委组织部

责编 | 李丹

审核 | 逸哲 +1

值班编委 | 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