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多年来,笔者天天给画家打交道,眼中几乎全是绘画艺术,也许看的太多了,有些作品,即便不看落款,一眼就知道是哪位名家的手笔;有些作品,一眼望去,则过目难忘,即便暂没能成为焦点,将来也必定备受关注;有些画家,通过其作品就能看到这位画家走了多少弯路,也能知道这位画家将来能否回归正途,走进大众;有些画家,无论如何努力,也都不可能成为名家……。李丹属于恪守正脉之道,走了弯路,又回归正途,并有希望卓然自立的画家。

李丹,1959年生,河北承德人,父亲是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同很多文化名人一样,也曾受到过冲击。李丹自幼在父亲耳提面命的教导中,学诗词、歌赋,也练习书法、绘画。妙龄之年,李丹见证过父亲的人生跌宕,内心深处多次受到伤害,由于喜欢绘画、书法,她把一次次伤害转换成一次次动力,笃定卓越,自刻自立,系统严格地训练绘画、书法,由此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毕业之后,李丹成为一名绘画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直至退休。在几十年教学相长之中,李丹对牡丹、修竹、梅兰等传统绘画题材深有研究,期间,也曾因目标不明确,摸索前行,走了一段弯路,迷茫过、困惑过、挣扎过,幸运的是李丹喝的第一口文化艺术的奶汁是纯正的,这让她有着很高的文化艺术起点,也让她始终有着深刻的思辨意识。尽管李丹走了一段弯路,却如同齐白石一样,变法的年龄,确立了“立足名家笔墨、融铸诸家特点、创意自家风貌”的主攻方向,而逐渐被人关注,也成为藏家窃目私语、市场暗流涌动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在李丹涉猎的诸多题材中,她的牡丹最引人注目,从中可以看到娴熟的笔墨技法、可以看到融会贯通的表现能力,也可以看到内蕴呈现于绘画所流露的才情。

娴熟的笔墨技法体现于对笔墨、对色彩的驾驭能力。从李丹的牡丹中,可以看到,李丹对笔墨、色彩的理解很深刻,也很有灵性,她能以用墨如用色的方式画墨牡丹,点、染、勾、勒,轻松自然,舒展流畅,画面墨韵淋漓、墨气晕章,又意趣横生,韵味天成。她也能以用色如用墨的方式画色彩微妙的牡丹,敷色、晕染,以色御色,色墨相沁,以色御墨,色墨浑然,花瓣、花蕊、花心,有节奏、有空间、有质感,很绚烂,又很沉稳,很秀润,又极富姿态,有含苞待放的、有嫩蕊凝珠的、有含笑欲语的,白的如玉,红的似粉,每一朵都展示出独特的风韵。而枝、叶、干,穿插交融,层层叠叠,相得益彰,姿态婀娜而不妖娆,动势栩然而不妩媚。画面在笔墨、色彩的相交中,清新雅静,生机盎然,远观、近赏,无不给人一种叩击心灵般的审美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会贯通的能力体现于对传统名家的兼收并蓄。也许李丹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把一脉相承的某几个名家的优长提炼了出来,通过常年锤炼、杂糅之后,有意无意之间,表现于笔下;也许李丹系统梳理过中国美术史,并把所有的牡丹名家找了出来,梳理、研究,一家一家地临摹,然后吸收了众家之法。所以,从李丹的牡丹中,可以看到徐渭的酣畅、可以看到齐白石的老练,当然更多地看到了王雪涛的灵动,虽然李丹很少以工笔之法画牡丹,却有着唐寅的姿态、于非闇神韵。多种形式、多种特点、多种样式统合了一体,融成了精妙,这一定是她多年心追经典、手摩名作的结果,也一定是她广收诸家优长、融会诸家特点而百炼成钢之后,所形成的肌肉记忆。

当融会贯通的能力表现于笔墨、色彩之中,李丹的牡丹也就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自家特点。在李丹的牡丹中,可以看到古人之意、古人之法,却不东拼西凑,更不是抄袭搬运,而是“学古,不泥古”的取舍,是“最大功力大进传统,又以最大勇气打出传统”的淬炼,并不露声色地把古人之法化为己法、把古人之意化为己意。显然,这是几十年的功力,也是对绘画独特才情的显现。想必,李丹几十年在临摹传统、意会古人之时,并非独守一家、一貌、一体,而是,在多家风貌之中,游走、思索、辩证。并通过对历代画家风格的细微洞察,把熟烂于心的传统众家绘画之法、绘画之意熔铸在自己的绘画之中,从而筑高自己绘画的基点,同时,她以思辨的意识,从一笔一画临摹传统之中,捕捉为我所用的审美意趣,然后,活学活用地寻求与自己心性相吻合的笔墨特点,把“闭目如在眼前,放手可在手底”的传统名家特点与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结合起来,再铸以辛勤的汗水、融以绘画的才情,才形成风姿绰约的牡丹样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合贯通的能力在不经意中流露出对绘画的才情。李丹很聪明,她善于舍取,也善于变通。在平常训练中,她总是留意偶然性生发的笔墨意趣,也总能捕捉到妙手偶得的成份,并保留下来,使之与名家进行对比,佳处,守之,足处,继之,差者,改之,筛选、精炼,反反复复实践,直至为我所用。反观当代很多画牡丹者,要么惰性思维,套用程式,大红、大绿,浓妆艳抹,俗不可耐;要么打着“抽象”“创新”的旗号,粗涂乱抹,怪诞荒谬,美其名曰“现代”,却不知所画何物,更难登大雅之堂。而纵览李丹的作品,不管是笔墨、色彩,还是构图,她都处理的很到位、很有味道,点、线、面、形、光、色,无不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精准的形态呈现出生机盎然之趣,微妙的笔墨色彩让韵致与意趣生辉,凝练的构图给人以清新淡雅的风神,气韵、意趣、格调,观之入心、品之有味,彰显着格物致知的审美品味,也凸显着细腻蕴藉的艺术才情。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李丹的绘画也承载着她的人生状态、气质情调、艺术修为、文化涵养,一笔一墨、一形一貌、一花一叶,无不显其内蕴、无不显其学识。

显然,一个优秀画家与某种题材紧密相连,绝非偶然,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牡丹有典雅之美、风竹有品格之意、梅兰有孤高之趣,李丹喜欢画牡丹、风竹、梅兰等物象,皆因笔下物象与她有着气质的暗合、有着情感的互通,所以她才不知疲倦,乐此不疲,而包装炒作、迎合应酬,她几乎全然不知,名利得失、世俗功利也都在她的笔触里消融,她只在笔墨中寄托情感,在色彩中,坦荡而真诚地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也正因如此,她才成为一位真正的实力派画家,她的作品也让观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非凡实力。

(文/桑干)

艺术家简历:

李丹,笔名圆音,毕业于河北省承德市师范学校。自幼喜爱书画,深研山水、花鸟、人物等笔墨技法,尤为擅长牡丹画,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欣赏

皇家牡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韵牡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牡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