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聚力打造“大爱北疆 ‘童’享未来”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品牌,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兜底保障,推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质提效、走深走实。

一是精准发力,在强化困境儿童兜底保障上用实劲。建立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协同保障工作机制,统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保障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实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在各部门之间融合共享、高效利用、精准发力。常态化运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排查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排查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晒进度、强督导、促深化,推动实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排查数据准、情况实、底数清。截至目前,已将1741名孤儿和514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将743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1.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关爱服务范围。组织实施了“娜荷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示范项目,12个盟市先后打造了符合本土特色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系列品牌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急危重症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全区儿童福利机构纳入定点服务机构比例达到83.3%。

二是精细养育,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4年重点培育2家以上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支持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创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推进数字儿童福利院、特教机构建设,夯实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安”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础。全区各儿童福利机构通过设立特殊教育机构、设置特教班、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全覆盖,共保障276名机构孤残儿童接受特殊教育,59名孤残儿童接受着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在儿童福利机构创新开展“模拟家庭”模式,按照儿童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区养护,由一对真实夫妻和孤弃儿童共同设立“模拟家庭”,乌兰察布市增设了“类家庭项目”,呼伦贝尔市引进了专业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0多名孤弃儿童生活在32个“模拟家庭”,感受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三是精心施策,在呵护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上见实效。对全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专业评估,构建起以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精准帮扶、响应联动为重点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挖掘困境儿童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品质。加强对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预警,及早跟踪评估困境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加强心理疏导,提升社会支持的获得感。2024年,与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联合国儿基会“护童成长”项目落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组建由自治区高校专家和处室项目负责人组成的“护童成长”项目专家督导组,对项目开展个案管理专业督导。通过制度化推进、项目化运作、个案式服务、专业化督导,加快形成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转介衔接顺畅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梁娟)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