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三次讨伐日本挽救朝鲜亡国之战,第一次是在唐朝的白江之战,从第一次从讨伐日本的圣旨中可以看出核心就是:“日本,你敢打我儿子”,明朝万历年间救援朝鲜的核心就是:“日本,你敢打我小弟”,而满清光绪救援朝鲜的甲午海战就是自保了,但以失败告终,就此满清彻底沦落。而在万历时期二次援助朝鲜,就彻底制服了日本,管制日本三百年。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十八,朝鲜副相郑期来到北京求援,向大明内阁报告了日本特使和小西行长和大明全权代表沈惟敬历时两年的“和谈”,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结果,就是大忽悠。丰臣秀吉在此期间积蓄力量,准备第二次渡海攻打朝鲜。对于郑期远的报告,兵部尚书(国防部长)石星不以为然,一是此时的明朝不想出兵,二是希望朝鲜不要什么事情都依赖大哥救援。很明显,大明对出兵援朝这种出工出力还要出钱的事情,已经感到厌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期远对此自然不满,因为如此一来,自己回到朝鲜也没法跟国王李昖交代。就在郑期远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内阁收到辽东副总兵马栋的紧急奏报,日军主将加藤清正于正月十四,率领两万多人,200多艘军舰船登陆朝鲜,在蔚山西生浦等地驻扎。而且日军进展神速,已经攻下庆尚道的梁山,驱逐了梁山太守。

万幸的是,此事已经惊动万历,在万历看来,日本的做法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万历随即将兵部尚书石星革职下狱,兵部左侍郎邢玠被升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并御倭经略,全权料理朝鲜事宜,山东右参政杨镐为前敌总指挥(就是后来萨尔浒之战的武将)。延绥总兵麻贵为副帅。辽东副总兵杨元为先锋率先入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侵朝时,丰臣秀吉的兵力高达到16.5万余人。而杨元进入朝鲜时,其手下兵力仅有3千人马。后来麻贵带领明军主力进入汉城,明军兵力也仅有1.7万余人。再加上其他辅政部队,总兵力也才大概在3万左右,因此在大战初期,麻贵只能是凭城据守。此时,日军正兵分两路,夹击朝鲜南部的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从而实现丰臣秀吉鲸吞南四道,再夺朝鲜都城汉城的战略计划。应该说,丰臣秀吉的战略计划还是不错的。

此时的朝鲜军队已经全线崩溃,麻贵让杨元带兵3千驻守南原,朝鲜守将李福男率协防,但让麻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朝鲜副将李元翼私下里和日军主将加藤清正私下达成协议,让加藤清正通过自己的防区。于是,一夜之间,除了南原城之外,庆尚道、全罗道全境失守。杨元领兵进城时,南原城已经是孤城一座,朝鲜辅兵也逃了。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十三日,日军主将小西行长领兵五正式抵达南原城下。日军和明军的兵力配比,达到了18:1。在小西行长看来,拿下南原城不费吹灰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一仗不用打,也知道杨元必输无疑。但杨元还是做了他能做的一切,八月十四日,日军正式攻城。日军还使用了高科技武器,向南原城内发射铁炮。第二天,杨元派人城外找小西行长“议和”。按杨元的想法,借议和之际冲出重围。小西行长对于谈判的要求就一个明军撤出南原。一切都按照杨元的计划发展。可杨元没想到的是,朝鲜军自己不干了。他们认为杨元这个时候议和,就是想把他们卖了,于是在朝鲜将领金孝义率先逃跑。而日军趁朝鲜人打开南门的空挡,突入城内大砍大杀。

杨元以及明军对此没有任何准备,日军突然杀入明军中枢,3000余明军仅有170人历冲出日军重重包围之外全部阵亡,杨元身负重伤,但总算逃出来了,并回到汉城,朝鲜国王李昖闻讯,亲自下城来接表示安慰。最终杨元因败仗被当众处斩。此举意在昭告天下,大明和日军作战,主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赢,要么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杨元的失败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十五,5万多日军占领南原城,南原失守,明军全线崩溃。朝鲜军事重镇全州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朝鲜全州府尹朴庆新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开溜。明军将领陈愚衷此驻防3千人自知不敌 ,也是弃城而逃,后处死。

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军接连占据全罗、忠清两道,情势万分危急。这时候,朝鲜国王李昖打算向大明打报告内附。总兵麻贵见朝鲜国王如此无能,不由得破大骂。九月三日,讨伐日本主帅杨镐连夜从平壤赶往汉城驰援。此时日军兵分两路,一路距离汉城仅仅100公里,另一路进攻天安,距离汉城只有七十多公里。两路大军共总计八万余人。从纯军事角度考虑,一旦日军合围汉城,明军将身处绝地。摆在副帅麻贵面前的路只有一条:趁日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月五日,麻贵派副总兵解生、参将颇贵、杨登山、牛伯英等四人率领2000名精锐骑兵,在天安通往汉城的必经之路,稷山埋伏起来,自己与杨镐紧随其后,做好接应。九月七日,明军在伏击圈里埋伏两天之后,日军在主将黑田图书助果然进入埋伏圈。明军全力出击,日军被杀得人头滚滚。黑田图书助的先锋部队几乎被全歼。

黑田图书助和明军开打之后,后续部队在黑田长政率领5千人马也杀入战场。虽然明军数量不如日军,但作战勇敢,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黑田长政大败,部下阵亡6百余人。黑田长政本人逃往清州,日军右军主将将毛利秀元得知黑田长政被围,即率2.5万人马朝稷山方向赶来,在此情况下,明军只好撤退。但日军并没有继续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