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山区发现化石实证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记者2日从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团队近日在对湖北省郧西县西北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在十堰市郧西县发现的珊瑚化石,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赵璧表示,本次在郧西发现的珊瑚化石主要赋存在泥盆纪中晚期的粉晶、细晶灰岩海相地层中,涉及10余种珊瑚类型。据悉,本次发现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以复体珊瑚类型为主,赋存区面积广大,逾300平方千米,显示出大面积古海洋生物礁建造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在十堰市郧西县发现的珊瑚化石,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郧西县西北部山区在3.5亿年前是一片‘远古的大堡礁’”。赵璧告诉记者,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距今4.19亿至3.59亿年,也是地史上最重要的珊瑚造礁期。本次郧西珊瑚化石的规模发现,不仅说明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淹没,也说明当地曾是古珊瑚在浅海大规模造礁的重要区域。

本次发现珊瑚化石的地点位于郧西大梁,又名湖北大梁,是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西横亘湖北、陕西两省之间,全长60千米,是两省地理、气候的分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此次珊瑚化石发现地点,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5月21日20:00-5月22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实证!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实证!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今天夜里,杭州湾有0.5-1.0m的轻浪,浙北海域有1.2-2.0m的轻到中浪,浙中南海域将出现1.6-2.8m左右的中到大浪。明天白天,我省中南部海域的浪高将有所回落,到明天下午,浙中南海域将减小到2m上下的中浪 。

全省海域海况仍然稍差,小型船只出海还请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五个滨海旅游区的浪高基本都在1m出头,较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发布浙江海域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微信号 : zjhyyb

戳我进入浙江海洋预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