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体的依赖性得到满足和强化时,人格发展才会出现希望。

当我们谈论人格成熟度的时候,当然独立性代表了较高的成熟度。然而这里的独立性代表了内在的自主性以及外在的自主性,而不是孤立的、孤独的、偏执的、执拗的。对于后者而言,它的本质是对个体情感依赖性的否定。这种否定带来了一种僵局,使得人格发展不再具有希望的品质。

没有希望,就是说这个人几年后仍然还是这个样子。只有当个体承认外部世界的美好品质,允许自身对客体的需求以及依赖时,人格发展才会出现希望。带着这样的希望,个体将对世界、对他人产生更多的信任以及安全感。

人格发展僵局表现为:

人格发展僵局表现为:

执拗、偏执、僵化

人格发展进入僵局,他的认知会变得执拗、偏执和僵化。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体验、感受,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认知、信念。这些认知、信念使得个体变得执拗、偏执和僵化,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古板、缺乏灵活变通能力。

比如:“不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信念是执拗的、偏执的、僵化的。当一个人持有这样的信念时,他将对所有人充满敌意和攻击,因为他已经预设别人不会喜欢自己了。处在这样一种僵局中,人格发展看不到一点希望。也许多年以后,他仍然固执的认为“不会有人喜欢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忍、冷酷、无情

人格发展进入僵局之后,个体心智的一部分会变得残忍、冷酷和无情。你可以理解为你内心有个脆弱的、善良的小孩,同时有一个残忍的、冷酷的、无情的小孩。而你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被这个残忍的、冷酷的和无情的小孩所主导。这部分人格充满了掌控欲和攻击倾向,它看上去很有力量。

这种力量是一种陷阱,它不会带给你丝毫的安全感。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愤怒的小孩,在人群中怒气冲冲的样子。当你不允许自己怎样时,你能够看到对自己的残忍。觉察一下你自己有一个人格面向,总是对你要求这么严苛,它根本不会同情你,它让你变得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