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一辆军用吉普车拐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押车的解放军战士拉开车门对着车里的人说道:“到了,下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璧君

车上下来一个女犯人,她穿戴得整整齐齐,疲惫的脸上不失几分矜持。她望着牢房的大门,摇头苦笑道:“想不到,真想不到。她就是臭名昭著的陈璧君

从革命者沦落为汉奸

提到陈璧君,不得不说起她的丈夫汪精卫。同为大汉奸的陈公博曾经这样说道:“汪先生没有陈璧君不能成事,没有陈璧君也不至于败事。”这句话说得很巧妙,隐喻很深。

陈璧君家境优越,出生于马来西亚一户做橡胶生意的华人富裕家庭。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马来西亚槟城成立了同盟会分会,年仅16岁的陈璧君被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所吸引,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同盟会里最为年轻的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汪精卫

当时汪精卫是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他的文笔流畅,措辞严厉,经常在《民报》上发一些文章来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陈璧君对他十分仰慕,不过汪精卫对陈璧君却并不感冒,两个人只是同志关系。

1910年,汪精卫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清廷判处终身监禁。汪精卫没有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他在狱中留下了诗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陈璧君得知汪精卫被捕的消息后,从家中拿出了大量的金钱进行营救,可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汪精卫非常感恩陈璧君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他出狱后不久,两个人就举行了婚礼。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临终之前,他指定汪精卫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孙中山的支持下,汪精卫于1925年7月担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先生

蒋介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党内的地位,汪精卫的个人权力遭到挤压,逐渐成为了国民党内的二号人物。陈璧君心里不甘,她希望汪精卫可以继续掌握最高权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面对全民族抗战的巨大潮流,汪精卫大肆散布“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论调。

1938年,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号召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可汪精卫却极力的主张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一家人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一些悲观失望者,和对蒋介石不满的人,联合找到了汪精卫,希望他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结束这场战争。在他们的推动下,汪精卫、陈璧君等人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取代蒋介石的欲望。

面对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日军加紧了对国民政府的诱降活动。他们知道汪精卫和蒋介石两个人之间的政治主张不同,在蒋介石表明了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后,他们开始对汪精卫进行诱降。

汪精卫派人同日本人进行了秘密接触,并商定了一些具体方案,可他对是否要逃离重庆一事一直顾虑重重。陈璧君敢想敢做,她积极地蛊惑丈夫,最终汪精卫做出了决定,两个人双双成为了汉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伪政权成立

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和陈璧君走上了卖国的道路。汪精卫担任了伪政府的行政院长兼政府主席,与日本人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出卖了大量的国家利益,遭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唾骂。

1944年11月,汪精卫因“骨髓肿”病亡于日本名古屋。后来蒋介石派人炸毁了他在南京的坟墓,他的尸体被刨了出来,最终落得了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璧君、褚民谊等一行9人被宪兵押到了南京,关在了宁海路25号军统看守所。

面对公审,陈璧君拒不悔改

1946年,陈璧君等人被押往了苏州,交给了江苏省最高法院进行审判。

到了苏州后,陈璧君不仅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毫不认错,反而还怒斥庭审人员。有一回提审,当工作人员叫道陈璧君名字的时候,她却严厉的呵斥道:“当年国父孙中山先生都不曾直呼我的名字,就连蒋委员长也不敢这么叫我,你们是国民党雇佣的人,也配这样叫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同陈璧君

1946年3月28日,江苏省高等法院对陈璧君提起了公诉。由于陈璧君身份特殊,国民党中央特意指派院长孙鸿霖担任了此次的审判长。

4月16日,在审判开始前,法院门口聚集了无数的人民群众,他们特意来观看此次的庭审工作。

陈璧君由4名法警押送到了庭审现场,审判长孙鸿霖让工作人员验明正身后,正式宣布进入庭审程序。

检察官当众宣读了起诉书,列举了陈璧君所犯下的种种罪行。陈璧君听后不慌不忙地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叠纸,为自己的罪行作辩护。

陈璧君答辩结束后,检察官根据所掌握的具体证据对她的言行进行了反驳。当天的庭审一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对整个庭审过程,当地的报纸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璧君被押送到庭审现场

4月22日下午,江苏省高等法院作出判决。陈璧君因通敌谋国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剥夺其公民权利终身。对于她的财产,只保留一部分必要的生活费用,其他的则一律没收。

判决结束后,陈璧君被押往了苏州狮子口监狱服刑。自此,陈璧君开始了漫长的囚徒生涯。

人民政府特别优待,陈璧君得意洋洋:我的身份就是与众不同嘛

1949年,经过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全国各地。国民党行政院做出决定,将首都从南京迁移到广州。同时对关押的汉奸作出了处理: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一律释放。凡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一律押往台湾。

国民党内部的达官贵人只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和个人财产,对于转移汉奸的事情谁都顾不过来。1949年4月,苏州城获得解放,当地的监狱被人民军队所接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群众庆祝苏州获得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获得解放,市政府把提篮桥监狱的环境进行了改善。军管会为了陈璧君的身体着想,便把她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方便她进行改造和养病。

组织上考虑到陈璧君的身份特殊,便对她实施了特别的优待。不仅允许亲属探监,甚至还为她安排了两个女犯,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陈璧君看到共产党这么优待自己,不仅不悔改自己的罪行,洋洋得意地说道:“我的身份就是与众不同嘛。”

1951年6月,一名管教干部约见陈璧君,希望她能够系统地写出一份检讨,反思自己的罪行。陈璧君不以为然,她以自己有病为由不断地推辞。

管教干部对陈璧君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并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必须把所有的罪行都交代清楚,不得隐瞒。”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陈璧君写出了一封《自白书》。她以将近两万字的篇幅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管教干部看过她写的内容后,对着她说道:“你把内容的关键放在检讨自己的罪行上面。”

陈璧君依然不思悔改:“我并没有罪行可写。”

管教干部心中十分气愤,他严厉地说道:“ 你背叛了祖国和人民,帮助侵略者残害自己的同胞,你还不认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上海提篮桥监狱

陈璧君被管教干部这么一说,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之后她便向狱方提交了控告书,控诉了这名管教干部。

陈璧君临终前给儿女写信:希望你们早日回来

1952年的一天,陈璧君突然感觉身体不适,随后狱方的工作人员把她送到了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陈璧君重新回到了监狱。

这件事情过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璧君因为血压的问题再次住进了医院,这一次她在医院先后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

在住院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那位被她控诉的管教干部跑前跑后的。他在医院为陈璧君办理住院手续、安排病床,同时时刻关心询问她的病情,对她关心备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璧君旧照

时间一长,陈璧君对这名管教干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出院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面对管教干部的时候都是毕恭毕敬的。

管教干部在帮陈璧君治病的同时,还不断的对她进行教导。陈璧君自从入狱以来,心里一直以为自己身份特殊,所以政府才对她百般照顾,直到1954年她内心的想法才发生了变化。

通过狱方的思想教育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改造政策,陈璧君从心底佩服中国共产党。在管教人员一步步的劝导下,她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了认真的悔过,慢慢的交代了自己的嘴罪行。

她在闲暇的时候开始阅读狱方为她订阅的《解放日报》,学习人民政府制定的种种举措。同时还阅读了毛主席写的著作,她内心深深的被中国共产党人的气魄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上海提篮桥监狱中的一幕

在后来的思想汇报中,她这样写道:“我在狱中读了毛主席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后,才知道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绝非是件偶然的事情。”

陈璧君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信服毛主席,信服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1954年开始,监狱开始号召犯人通过劳动进一步改造思想。组织上考虑到了陈璧君年事已高,还患有多种疾病,便没有让陈璧君参加劳动改造。管教干部转达了组织上做出的决定:“你身体不好,按照医生的嘱托,你暂时还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罪犯们在进行劳动改造

陈璧君被感动哭了,她说道:“看来你们真的是爱护我的身体。”

1959年2月,陈璧君多种疾病并发,被送进了医院,医生们束手无策,发出了病危通知书。

临终之际,她给在旅居海外的儿女们写了一封信:“盼诸儿早日回到祖国,加倍努力工作,来报答人民政府之恩情。”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病去世。一位远房亲属将她的尸体入殓火化后,把骨灰送往了香港。

陈璧君早年作为一个革命者,缺乏思想觉悟,没有认识到侵略者的本质,最终走上了汉奸的道路。假使她没有参加遇上汪精卫,也许会找个富家公子一起度过此生,过得更加幸福美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的汪精卫、陈璧君跪像

可是命运却让两人相遇,留下了万世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