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长的心法

》朱永新 著,湛庐文化 |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本融合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全新研究成果的家庭教育指南。它不仅探讨了童年对人生和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还精心梳理了"园丁式养育"的5大关键,旨在帮助新时代父母进化他们的教育观,从理智上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从情感上更深刻地爱护孩子,同时在行动上更加高效地养育孩子。

>>内文选读:

陪伴并不意味着全时空地在一起

陪伴是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很多父母的确没有好好地陪伴孩子,因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基本上也是正值青壮年的父母在工作上打拼的关键时期,工作上的琐事往往让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很多二三十岁的父母工作繁忙,他们到处奔波、忙碌,根本无暇好好陪伴孩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影子父亲""影子母亲",很多人为了省事,就把孩子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那里。其实,对孩子来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无法代替父母的。此外,父母们一定要清楚,你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想跟他们待在一起,还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父母要好好地珍惜孩子的成长关键时期,尽量多陪伴孩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回忆,也能让父母拥有一段非常幸福的亲子时光。

在我的儿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每个暑假我都带他出去旅行。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跟孩子一起到全国各地游玩的时光,而这些时光是无法重来的。如果我现在再对我的儿子说"今年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他也许不一定会愿意,因为他可能有自己的安排,毕竟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其中就探讨过陪伴的问题。陪伴当然不只是父亲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的事情。三年疫情期间,许多父母有很多的时间与孩子朝夕相处,时刻陪伴着孩子,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陪伴好孩子?因为那是低品质的陪伴,而低品质的陪伴还不如不陪伴。陪伴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都待在一起。很多父母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跟孩子相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我前面讲到的亲子旅行是一种非常好的陪伴方式,当然这种旅行不只是简单的看风景。如果你把旅行视为简单的看风景,那么陪伴的质量也就降低了。其实,旅行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作用。你到一个地方旅行时会发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可以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旅行的时候,你和孩子可以运动,也可以与他人交流,旅行的过程完全可以变得非常丰富多彩。为什么研学旅行现在那么"火"?原因就在于研学旅行非常有趣,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跟孩子一起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陪伴方式。运动具有互动性、竞技性,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参加运动比赛,孩子都会非常投入,觉得非常有趣。

当然,还有一种重要的陪伴方式,就是亲子共读。

20多年前,我发起了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有十大行动,第一个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其实,"营造书香校园"不限于校园,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个书香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我曾经讲过:"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里的书房。"父母花很多钱去择校,还不如好好地陪伴孩子读书。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培养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今后一定会有较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大学的唐晓玲教授写过一本书,叫《父母的书架决定孩子的未来》。唐教授本来想在书中写我的读书故事,后来我建议她写我们新教育人的读书故事。因此唐教授搜集了大量的新教育实验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地表明,书香充盈的家庭往往都是非常和谐的家庭,都是拥有良好关系的家庭。这是因为,亲子共读以后,父母和孩子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愿景。父母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以后,教育就能真正开始了。

我还记得一位山东父亲的故事。这位父亲是一个知名的企业家,经常在外喝酒应酬。后来,开展新教育实验的老师要求这位父亲跟孩子一起读书,他"被逼无奈"地跟女儿一起读书。读了一个月以后,他就发现,读书比喝酒有意思多了。有一天,几家人聚在一起,女儿就在饭桌上问爸爸:"谁是你的夏洛?"其他人都不知道夏洛是谁。原来,父女俩刚刚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讲的是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的故事。当小猪威尔伯就要被送进屠宰场时,蜘蛛夏洛为了救它,就在门上织了三个字——"王牌猪",一下子就让小猪威尔伯的主人和村里的其他人惊呆了,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小猪威尔伯因此活了下来。后来,每到关键时刻,蜘蛛夏洛就会织出一段精彩的文字来帮助小猪威尔伯。这本书讲的其实是友谊,是真诚,是爱。对于"谁是你的夏洛"这个问题,只有读过这本书的父女俩才懂。所以,共同的阅读生活能带来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只是简单地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和父母有可能会变成同处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即使父母与孩子不在同一个空间,也可以在精神上通过亲子共读、相互交流的方式走到一起。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和父母不常年住在一起,如果可以经常通过视频交流、分享彼此的所见所闻,其实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陪伴不一定就是指在同一个时空里的陪伴,精神上的陪伴也很重要。

父母不要总想着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旦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建立好了,亲子关系和谐了,教育就开始了,孩子就可以在良好的关系中阳光地成长了。建立平等、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整个家庭教育的基石。关系好了,教育才会好;关系好了,孩子才会好。

作者:

文:朱永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