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银行有了降息的大动作,

1年期并没有调降,独调5年期,并创下历史最大降幅。这是一个什么信号?一般解读为,单调5年期是为了稳住房地产市场

有人算了下账,在房贷利率4.1%基础上降25个基点,为3.95%,按中国调整的常规看,的确有了点“力度”,其实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微不足道,不降到2%以下,都是太高看中国的刚需了。按30年100万贷款计算,只减少了5万利息,这在一个房地产量价齐跌的时间窗口上,不够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大衰退》的作者辜朝明给中国提出的方案是零利率,这个相当刺激,但是,被斥为用心险恶,因为这明摆着是要扩大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

在中国,任何加大财政负担的建议,都难以采纳,因为经济工作会议宣布了一条中国经济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金融风险。地方财政的负债已经不低,而且在今后的十年中,将继续叠加,问题就出在这个房地产。所以,政令还将继续全力推动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中国的楼市,所有专家与政策的方向完全一致,楼市必须救,没有选择。楼市真要崩塌,其长长的产业链将影响GDP约20个百分点,这是不堪忍受的。

问题是,降息能让房地产回暖吗?

肯定不行,因为,中国房地产这么多年并不是靠刚需支撑住局面的,在整体销售中,有一半是富人的投资性消费;现在销售中失去的正是这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说房住不炒,不允许房子有金融属性,这等于从政策的角度上,已经断了房地产涨价的预期,富人的大资金当然不会进场;与此正相关,房地产销售也从2021年的18亿平方米,一路滑到了2023年的11亿平方米,整整差了40%。

所以,房地产回暖的焦点不在刚需。

中国城市96%的家庭已经拥有房子,刚需在未来只会减少,不会增加,随着出生率的降低,老人的离世,巨大的存量市场更加难以消化;再加上20%的空置率,无论是降价,还是降息,都不可能让楼市真正回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结怎么解?

在不损害地方财政利益的前提下,恐怕只有一种选择,这就是用货币泡沫对冲楼市泡沫,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冒险,,但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谁有高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