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后,回忆起父亲熊向晖传奇的一生,浮现在女儿熊蕾眼前的,并不是父亲叱咤革命战场和外交前沿的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是一个懒散倦怠的父亲,一个无所事事的父亲,一个连基本生活能力都没有的父亲。

比如,生火做饭,添煤热饭,父亲都不会,如果碰巧一个人在家,他就要么去邻居家蹭饭,要么去单位食堂吃饭,因为他不会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一次,让他给家里的三只鸡喂一下,最后硬生生让父亲把最简单的喂养家禽家畜的活儿,给整成了小型服毒自杀现场,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此外,父亲做人的情商也非常之低。熊蕾清楚记得,母亲亲口给自己讲述的父亲一次南下住宾馆的特殊经历。

记得,那是1990年,父亲熊向晖和母亲湛筱华一道去南方,途中在一座城市的宾馆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于对熊向晖的敬重,宾馆经理亲自前来探望并询问熊向晖对宾馆的安排布置有什么意见的时候,没想到这一句本是客套话的询问,却让熊向晖非常认真细致地向经理对其宾馆从餐具摆放到上菜程序,都比照国际标准,一一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害得那经理一条一条记了满满一大张纸才作罢。

离开宾馆时,有人设宴为熊向晖夫妇饯行,还请他喝茅台酒,并当场询问熊向晖这茅台酒味道如何,谁知熊向晖在酒桌上,直言不讳地说道:“这茅台酒是假的”,当场就让请客的人面红耳赤下不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熊蕾是最有发言权的。记得有一次,当老师询问熊蕾熊向晖教育之道的时候,熊蕾的回答竟然是,父亲让我们自由发展。

熊蕾清楚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他们一家人陪着父亲去广东从化疗养,寒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她两篇读后感只写了一篇,不禁着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熊向晖建议道,跟你们老师讲一讲,难道不能写一篇游记顶一篇读后感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综合以上种种生活琐事,熊蕾眼里的父亲,就是一个生活能力缺乏、情商不高,又粗枝大叶的人,这样的父亲,甚至都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这和毛主席眼里的“一个人能抵几个师”,两次保卫延安红色政权,还曾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留下重要一笔,被誉为“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的熊向晖相去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北京清华学子到胡宗南机要秘书,从隐蔽战线的杰出特工到新中国的外交官员,熊向晖英勇传奇的革命事迹,一直在流传。

特殊面试露锋芒

1919年出生于山东掖县官宦之家的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36年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熊向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隐秘而伟大的革命者,熊向晖后来之所以成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是周总理一手安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总理特意嘱咐青委会委员蒋南翔帮忙寻找家世清白、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充当“闲棋冷子”,秘密潜入国军队伍,一旦国民党对我党实施打压攻击,可以及时传送情报。

这样,参加过学生运动,共产党员身份始终保密,又出身官宦之家的熊向晖,在蒋南翔的推荐下,很快进入周总理的视线。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周总理认为熊向晖非常适合隐蔽战线工作,从此,熊汇荃改名熊向晖,正式开启了长达十二年的红色特工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接近胡宗南,熊向晖特意加入到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的队伍中。1938年1月8日,在武汉国民党第1军办事处,时任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官的胡宗南,在此接见服务团成员,挑选青年才俊,建立自己的亲信队伍。

当见到五短身材的胡宗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熊向晖是有些失望的,然而,为了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他不得不在胡宗南面前竭力表现自己,以期引起胡宗南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战地服务团成员花名册时,胡宗南例行点名。细心的熊向晖注意到,每当被念到名字,答一声“有”的时候,胡宗南都会抬头观察回答者的神态表情。

于是,19岁的熊向晖灵机一动,当胡宗南念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故意答一声“我就是”,就这不同于他人的三个字,一下子就引起了胡宗南的注意。

之后,在例行问话环节,当问到“你为何选择加入我们的队伍”的时候,大家的回答都是“为了抗日”,只有熊向晖的回答是“为了革命”,让胡宗南眼前一亮,饶有兴趣地问道,为何是革命而不是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慷慨激昂回答道,国父孙中山曾经说过,革命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抗日不仅仅是驱逐侵略者,更是革命。要革命,就要抗日。积极抗日,是真革命;消极抗日,是假革命;不愿抗日,是不革命;反对抗日,是反革命。

这一席话,说得义正词严,说得胡宗南心花怒放,刮目相看,因为胡宗南生平最服膺孙中山,而对于消极抗日的蒋介石一向就瞧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的这一席话,可以说是说到了胡宗南的心坎里,同时,他这个人,也被胡宗南记到了心里。

很快,胡宗南就派人对熊向晖的家世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出身官宦之家的青年学子,没有半点通共嫌疑。

于是,对熊向晖极其满意的胡宗南很快安排熊向晖进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成归来后,很快就成为了胡宗南的专属机要秘书,主要负责文件的草拟修改收发工作。

熊向晖文字功底极佳。有一次,在战干四团河防大队结业典礼上,八点中就要开始的典礼,7点30分的时候,胡宗南突然否定了原来的讲话稿,熊向晖竟然在短短的十五分钟时间,重新写了一版让胡宗南极为赞赏的讲话稿,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自此之后,胡宗南对熊向晖极为赏识,事无巨细,都全部交付给熊向晖处理,对熊向晖也极其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死关头显身手

1943年6月,莫斯科宣布解散共产国际,蒋介石闻讯后大喜,认为全面打压中共的时机已经来到。

1日晚,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官邸会议,会后密电胡宗南,要他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

当这则密电被收发电报的熊向晖看到的时候,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缓过神来后,熊向晖迅速通过王石坚,将这则关系我党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秘密发到延安。

7月2日,胡宗南通过召开洛川军事会议,决定于7月9日突袭延安。7月4日,得知这一重要情报的朱德,明电胡宗南:

道路纷传国民党将趁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日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电一出,全国舆论哗然。面对国内外强大舆论压力的蒋介石,不得不出面公开声明“绝无此事”。至此,突袭延安计划被迫胎死腹中。

此事过后,胡宗南怀疑身边有内鬼,让熊向晖说说自己的看法,熊向晖当即表示,自己深以为然,随后就为胡宗南提供了一份可疑军官名单,名单中,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向晖这种以进为退的策略,不但成功消除了胡宗南对自己的怀疑,其坦率的态度,更让胡宗南对他愈加信任。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1947年3月,正在杭州与新婚妻子度蜜月的熊向晖,突然被胡宗南紧急召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来到胡宗南办公室的时候,惊魂未定的熊向晖无比震惊地看到一份经过蒋介石核准的攻占延安的方案和一份陕北解放军兵力部署图,赫然放在胡宗南的办公桌上。

熊向晖的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

原来,为了彻底拿下延安,这一次,国民党方面专门从上海南京等地调来94架轰炸机,妄图以两个师团共14万的兵力,一举拿下延安。

关乎我党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又一次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告诉熊向晖,蒋介石业已决定于3月10日对延安发起全面进攻。3月3日夜,熊向晖与王石坚取得联系,在王石坚家中的地下室,将这一重要情报秘密发到延安。

3月8日晚,秘密离开西安到达洛川的胡宗南,决定在此组成前线指挥所,得知这一重要行动的熊向晖,冒险用信函的形式,将这一重要情报,通过王石坚以及其朋友潘裕然,辗转送到延安。

先后两次收到熊向晖的重要情报,中央最后决定果断放弃延安,在国民党全面攻击延安之时,留下了一座空城,让胡宗南的剿共大军生生扑了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3月25日,当胡宗南带领部队来到延安枣园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发现了毛主席写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是一首打油诗: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有一习惯,合乎他心意的,他哈哈一笑;道出他心病的,他也哈哈一笑。很显然,这一次,他的大笑是属于后一种。

“服毒自尽”有内情

1947年5月20日,熊向晖从上海乘船赴美,9月,进入克利夫兰西保大学留学。这也是胡宗南原先就为熊向晖安排好的,只是因为要攻打延安,才不得不推迟。

第二次突袭延安遭受折辱之后不久,熊向晖的上线王石坚被逮捕,随后,熊向晖的私人住所也被军统特务翻了个底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最后,胡宗南仍然若无其事地安排熊向晖赴美留学,有人分析个中原因是,胡宗南如果让外人得知自己用了十二年的亲信,竟然是中共特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对于他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部斗争中,明显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他选择放熊向晖一马。

1949年,特工身份已经暴露的熊向晖从美国留学归来,11月,在中南海勤政殿,周总理特意邀请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高官一道为熊向晖举行了欢迎晚宴,明确告诉众人,熊向晖今日归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今天,我请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

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刘斐恍然大悟道:“怪不得胡宗南老打败仗。”

新中国成立后,告别隐蔽革命战线的熊向晖转战外交领域,曾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多次以周总理副手的身份出现在日内瓦会议、蒙哥马利访华、中美外交回暖等重大外交事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工作内容需要保密,在见不到父亲具体工作内容的女儿熊蕾的眼里,回到家中的父亲,就是一个看似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又因为熊向晖出身官宦之家,大学毕业后又长期担任国民党军官,一辈子没做过家务活,这才闹出了不会做饭、不会给煤炉添煤,甚至连喂鸡都不会的一系列糗事。

而给全家人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1970年春节前后,三只鸡“服毒自尽”的荒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的春节,熊向晖和家人一起去东北过年。当时,妻子回了南京老家,女儿熊蕾在农场工作,儿子在厂里上班,留下熊向晖一人独自在家,吃饭就去机关食堂。

家里养了三只准备过年吃的鸡,儿子临走时,特意嘱咐熊向晖,要给鸡喂米,米就在袋子里,定时投喂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当儿子从厂里回来后,却惊讶地发现,三只鸡全都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再仔细一看,口角流出白沫的鸡全都是中毒而亡。

正百思不得其解时,熊蕾也回来了,大家这才注意到放在墙角的一瓶打翻了敌敌畏瓶子,原来,熊向晖只知道给鸡定时投喂粮食,却不知道鸡也要喝水,最后,焦渴难耐的三只鸡,把农药当做饮用水给喝了,这才出现了三只鸡集体服毒自杀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清华优秀学子到胡宗南机要秘书,在险象环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我们看到了胆大心细、表现出色的熊向晖;从大国外交事务处理到家庭琐事应对,我们又看到了一个胸怀韬略却又对家庭生活一窍不通的熊向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大民众心里,他是我党的杰出特工,一人能顶几个师;在女儿儿子眼里,他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父亲,一个在生活琐事中不停闹笑话的可爱父亲。

熊向晖的每一面,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亲切的伟大革命者的形象,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