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与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勇于试探对方的底线,在复杂的社会里,这是一项技能。谁能掌握这项技能,谁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官场上,曾国藩将这项技能运用得炉火纯青。

《曾国藩心学实战》前面一章中,我们讲解了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后,通过成立审案局的方式,将各州、府、县的案子收归到审案局。

清朝时期,案子是地方官员们的生财之道,曾国藩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让文官们很是不满。

曾国藩的强势到了什么地步?我们从他写给朋友的信中,就能看出:

昨城内捆献土匪,本交善化县。敝处闻信即提来,已立枭二人矣。

曾国藩在处理土匪的问题上,丝毫不考虑地方官员们的感受,不给任何人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久历官场,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这样做,是因为一心一意想练好一支军队。“意志力”是心学思想中讲的一个重要内容,挽救清朝,是曾国藩的良知,这是内心的“正念头”,也就是良知。按照王阳明的说法,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有将“意志力”和“正念头”知行合一,才能使结果真正呈现出来。

清朝官场腐败,并不是任何一个官员都有曾国藩这样的目光,因此,他必须不择手段地朝目标前进。

不择手段,是意志力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过,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勇于试探对方的底线。曾国藩要想练成一支军队,就必须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与湖南的军界人物们打交道。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们结合案例详细讲解。

一是试探对方的底线时,要循序渐进。

一是试探对方的底线时,要循序渐进。

曾国藩作为一个文人,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从他出任湖南团练大臣时,所采取的练兵方法来看,他更希望获得绿营官兵的支持和帮助。

绿营是朝廷的正规军,虽然没有了战斗力,但在曾国藩看来,都是荒于操练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兵力上来看,曾国藩的团练仅仅只有两千人左右,而驻扎在长沙的绿营有数千人。曾国藩是一个战略家,他很希望绿营能发挥作用。

按照清朝的官制,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提督,为武官从一品,称为军门或提台。当时,湖南提督鲍起豹无能,整个绿营的训练都是由长沙游击(武职从三品)塔齐布负责。

为了试探绿营官兵们的底线,曾国藩采取了一系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