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刚刚结束对沙特和以色列的访问,试图推进美沙双边合作协议并推动沙以关系正常化等。白宫方面将此称为美方“在该地区实现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美国一些媒体和政客则又再次关联中国,炒作所谓中国在中东“搭美国便车”的论调。当然,这种论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它是“中国应作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或“中国成为伊拉克战争最大受益者”等说法的又一翻版,大概意思是美国在中东付出巨大努力“维稳”,中国却在袖手旁观坐收渔利。但很显然,这种论调罔顾事实、倒因为果,存在严重逻辑漏洞,反映出美国扭曲的中东安全观和国际秩序观。

新一波“搭便车论”源于美方对新一轮巴以冲突及其外溢危机的起因和解决之道至今没能形成正确认知。其一,需要正视危机根源。红海危机是本轮巴以冲突外溢所致,乱局在红海,根子在巴以。因此,推动加沙早日停火是解决红海危机的现实途径。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反对美国解决红海危机的方式,参加美国“繁荣卫士”护航行动的国家仅有个位数。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站到以色列一边,并未全力推动巴以停火,这样的偏颇立场使其无法从根源上化解红海危机。而用武力解决问题更是缘木求鱼,使美国在掺杂地缘政治野心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数月以来,美英等国在红海和也门的军事行动并未真正奏效,红海商船遇袭仍时有发生。照此下去,红海也只会越来越不安全。

其二,中国是红海危机的受损方之一。红海是连接欧亚的重要国际航道,危机爆发导致国际航运成本陡增,运费和保费大幅上涨,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安全遭受严重冲击。中国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以及欧盟国家等红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红海危机威胁中国外贸稳定和供应链安全。因此,中国对于解决红海危机具有强烈意愿和期待。但中国不认同武力解决的方式,主张通过推动巴以停火和也门政治过渡进程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恢复红海平静,实现当地乃至整个中东的长治久安。

持续延宕的巴以冲突及其外溢危机还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中东安全观。中东局势长期动荡,战争冲突频发,安全赤字突出。美国的中东观浸润着冷战思维驱使下的谋霸执念,为此美国在中东多次挑动对抗甚至直接发动战争,无论敌手还是盟友都深受美国中东政策之害。红海危机的导火索巴以冲突、也门内乱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当前,美国不顾加沙战火正酣,继续推动与部分阿拉伯国家签署安全协定。这些行动意在抵消伊朗等在中东的影响力,势必推高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将中东重新拖回阵营对抗的老路。美国先把中东搞成烂摊子,再煞有介事地去“维稳”,同时又指责中国“搭便车”,目的显然是想施压中国分担其在中东谋取霸权的后果和成本。

反观中国,我们一直在用建设性方式为中东和平进程作出贡献,努力促进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在全球安全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秉持以发展促和平理念,通过劝和促谈推动中东局势降温,为中东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历史性和解,开启中东新一轮“和解潮”,中东安全局势得到显著改观。中东安全是国际公共产品,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都可分享,从这个角度讲,反倒可以说是美国在中东搭了中国推动对话和解的“便车”。

无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还是“搭便车论”,都是美国污名化中国的系列话术。中国在促进中东安全和发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或成绩,便会立即触动华盛顿的敏感神经,美方这些行为用“叶公好龙”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美方既提防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又想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秩序和中东政策的轨道;既不想让中国涉足中东,又想让中国帮它收拾在中东留下的烂摊子,分担霸权成本。可惜,美国的如意算盘不断落空,中国不会落入美方设下的话语陷阱。中国推动中东和平与发展的努力获得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普遍点赞。中国不仅不会在中东搭谁的“便车”,还将邀请更多中东国家搭上和平发展的“快车”和“顺风车”。(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