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抑郁倾向,往往因为父母这几句口头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你为什么不.......”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精神科医生不愿意搭理年轻抑郁患者?”

有个高赞是这样回答的,特别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话,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想起有个热门话题,叫“糟糕的家庭,总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事情可以有多小呢?

孩子的书包放的位置不对,孩子吃饭掉了一块肉,孩子把衣服弄上了油污,一道题孩子错了2遍……

父母总是在挑孩子的各种小毛病,然后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像这样。

这些明明都是孩子的无心之过,父母却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在父母眼里:哪怕再小的事,父母会觉得是大事。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心力交瘁、如履薄冰,活得痛苦且压抑。

可家庭,应该是让人放松的、治愈的地方,而不是让人紧绷的地方。

一个家最大的松弛感,是给孩子足够的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你太笨了”
妈妈总在外人跟前当着女儿的面抱怨:“她从小就没出息,上去也是丢人现眼……”

原来,这才是女儿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真正原因:妈妈的经常贬低、打击,很难有自信。

如果孩子被贬低得多了,内心就会失衡,会不断自我否认,质疑自己,形成向内攻击。

心理学上,有一张很著名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看黑色部分,看到的是恶魔,只看白色部分,看到的是天使。

父母平常和孩子沟通,不妨换一个角度:

把“笨”、“懒”、“猪脑子”等贬低的语句,换成:

“没关系的,你已经很厉害了!”“这段时间你已经很努力了!”“你真棒,比上次进步了许多”等正向反馈。

多称赞孩子,肯定孩子,孩子才能阳光自信,进步越来越快。

3. “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

爸爸对女儿说:“爸爸两天只睡了四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36度大太阳下,中暑了都不敢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的话,一字一句像一块块石头压在女儿身上,女儿满脸愧疚地低下了头,眼睛都红了。

很多父母,都喜欢和孩子抱怨自己有多辛苦,原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逼孩子努力学习。但实际上,父母的这些话会让孩子愧疚,充满压力和自责。

不要再和孩子诉说生活上的艰辛,这只会让孩子更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你怎么就考这点分啊?”

女孩考了620分(满分700分),班级排名第四,年级排名前20名,但回到家被父母责怪了顿:

“才考全排第四!”“你是不是没有努力学习?”

孩子很委屈和父母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个人蹲在马路边痛哭。她想不明白,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有这样一个帖子:妈妈收到女儿发的信息:“妈妈,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没用的孩子?”

妈妈暖心回复:“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你尽全力就好。”

女儿说如果成绩考不好,就没有好的工作了。

这时妈妈的高光发言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工作啊,你可以开个下午茶小店,你可以去做民宿管家……

你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吃好、喝好、睡好,人来到这世上就是要不断地体验。”

有这样的妈妈,是孩子的幸运。

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的成绩好坏,父母都会永远爱他,做他最坚强的后盾。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挚无私的爱。

5. “你有啥好抑郁的?”

一位13岁的小男孩患上了重度抑郁,对什么事都失去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男孩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在班级前三名。

妈妈却总认为孩子不够努力,不断给小男孩施加压力,说家里有多不容易,考不上大学就是对不起爸爸妈妈等等。

在妈妈的这些重压之下,孩子成绩逐渐在倒退,小男孩内心很自责,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可笑的是,小男孩确诊重度抑郁症后,妈妈在病床前依旧喋喋不休:

“你有啥好抑郁的,我们挣钱,全给你花了,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还抑郁了,你太不让我省心了。”

孩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父母的不理解无疑是雪上加霜。孩子怕的不是心里的压抑和痛苦,而是怕亲人的不相信和不接纳。

很多父母选择性忽视了孩子的痛苦,还反过来说孩子矫情、不懂事

要知道,孩子患上了抑郁症,是真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