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01 郑国由来

01 郑国由来

郑庄公郑武公之子,郑桓公之孙,姬姓郑氏,名寤生,东周郑国第三位国君,在位42年,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掘突,因救驾之功从伯爵升为侯爵。他的爷爷是郑伯友(姬姓郑氏,伯的意思是伯爵,友是他的名字),为救周幽王而死,死后谥号“桓”,史称郑桓公

郑桓公死后,世子掘突继位郑国国君,号郑武公

引用自史图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用自史图馆

平王东迁之后,因为周王室京畿国土与郑国接壤,在血缘上、亲情上、经济军事上都与郑国同呼吸共命运。

趁着与周天子的蜜月期,郑武公吞并了郑国周围大片领土。

将都城迁到了郐,大兴土木建造都城,起名新郑。

将荥阳扩充后命名为京城,郑氏的宗庙都在这里。郑武公本意是将京城做为郑国都城,但因为扩张速度太快,遭到了周平王的猜忌,只得作罢。

紧邻虎牢关处设重要关口建城,名曰制,城高水深,固若金汤,自此郑国势力日益强大。

郑武公与卫武公在洛阳共同辅佐平王治理天下。京城与洛阳也不太远,所以郑武公在两城之间来回穿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因为寤生出生的时候脚丫子先出来,姜氏差点难产而亡,所以姜氏心里非常讨厌他。二儿子段力大善射,武艺高强,姜氏特别偏爱二儿子段。

他多次向丈夫武公建议立二儿子为世子,被武公拒绝:“长幼有序,寤生没有过错,如何能废长而立幼呢?”

于是立寤生为世子,而只把一座小小的共城封给了段,所以史书也称段为共叔段

武公在位近27年,在他的治理下,郑国国力在诸侯国中名列前茅。武公死后,寤生继位,称郑庄公。

02 克段于鄢

02 克段于鄢

郑桓公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异母弟弟,算起来是周幽王的叔叔,周平王的爷爷辈儿。到了郑庄公这一代,无论是血源还是历代功勋加持,郑庄公都深得周平王宠信,权倾朝野。

姜氏(武姜)见小儿子无权无势,心里非常难过。她找到庄公,想让庄公把制邑这个地方封给段。

庄公说:“制邑这个地方非常险要,先王在世时曾叮嘱不能封给任何人”。

姜氏说:“那就把京城封给段,如果你再拒绝,那就把你弟弟逐出郑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上朝,庄公与群臣商议。

大夫(zhài)(又名祭仲)反对:“京城繁华,与都城不相上下。如此好比国有二君,以后段必反。”

庄公因母命难违,最终同意将京城封给段。

段到了京城,暗地里招兵买马,与宫中的姜氏互相传递消息,截留税收,充实军力,并且吞并周围的领地,扩大势力范围。

上卿公子吕(武公之弟,郑庄公的叔叔)提议将段杀掉:“现在段日日操练军队,还有太后的宠爱,以后必成大患。”

庄公道:“段毕竟是我的亲弟弟,又深受母亲喜爱,杀了他会让母亲伤心。”

公子吕说:“现在段的势力越来越大,你不杀他,他成事之后,肯定会杀你。”

公子吕找到祭足,说明此事,祭足说:“大王才智过人,定有对策。只是大庭广众之下无法言明,你可以私下找大王。”

于是公子吕私下单独面见庄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公说:“现在段并没有公然造反,我若杀他,百姓会同情他而怨恨我。段有母后娇惯,早晚必反,到时候民心尽失,杀他也可以名正言顺。”

公子吕拜服:“大王已有一段时间没去洛阳上朝了,到时你假意上朝,段必以为都城空虚,兴兵来犯,我率精兵先取京城,然后再前后夹击,大事可成。”

果然,第二天,庄公拜别母亲之后,姜氏立刻派心腹给小儿子送信,让他出兵。结果段的军队刚离开京城不久,京城就被公子吕占领。

随后庄公与公子吕合兵打败了段,段无路可逃,又跑回了原来的封地共城。

庄公率大军将共城团团围住,绝望的段只得自杀身亡。

03 掘地见母

03 掘地见母

母亲的做法伤透了庄公的心,他把母后姜氏送到了颖城居住,并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但时间一长,庄公又非常想念母亲,毕竟骨肉亲情,更何况庄公是个大孝子。

颖城的一个小官名叫叔考他知道庄公是孝子,于是劝庄公:“太后现在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了,你再不赡养,天理不容。”

庄公说:“我已发誓,不到黄泉,再不相见。”

要知道,古人对誓言是非常信守的。

颖叔考说:“臣有一计,可让大王母子团圆。您可以派人把地挖开,直到看见了泉水,再建个地下室,把姜夫人接到里边去住。这样在地下室里和母亲见面,一点儿也没违背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公大喜。

见到母亲,庄公拜倒:“寤生不孝,请母后宽恕!”

姜氏说:“都是我之过,不能怨你。”

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母子回到都城,百姓额手相庆,赞庄公孝道。

04 宾服四方

04 宾服四方

段的儿子公子滑卫桓公说庄公杀弟囚母,卫桓公率兵征讨,庄公写信说明原由,桓公惭愧,回信道歉并撤兵。

公子滑也随卫军到卫国,后来老死在卫国

庄公很长时间没到洛阳上朝,周平王就把朝政交给(guó)代管,但虢公再三推辞,不敢接受。

庄公知道此事,知道平王对自己起了戒心,以退为进要求辞官,平王怕朝政荒废,再三挽留。同时把太子送到郑国做人质,这才打消了庄公的疑心。

周平王在位51年,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郑国做人质的太子忽回洛阳继位,但因为悲伤过度,到了洛阳就死了。

太子忽的儿子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

周桓王因父亲的死忌恨郑庄公。私下与周公黑肩商议:“郑庄公朝中势大,我想罢免他,让虢公辅政。”

黑肩说:“郑国三代功勋辅佐周天子,贸然罢官,小心他报复。”

周桓王不听,第二天上朝,将郑庄公罢官,赶出了朝堂。

庄公回到了郑国,咽不下这口气,与君臣商议,废掉周桓王,另立天子。

颖叔考说:“不可!天子是君,我们是臣,这是天理,万不可废。过个一年半载,大王再去洛阳,那时桓王应该就消气了。大王三代忠义的名声不能败坏。”

卫国发生叛乱,篡位的州吁为了转移百姓仇恨,以利益交换取得宋、鲁、陈、蔡四国的支持,以庄公杀弟囚母为借口,讨伐郑国。

郑国人心惶惶。庄公笑道:

“州吁刚刚弑兄篡位,民心不服,无非是想通过兵威压服百姓。”

“鲁国的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才来助战,陈、蔡与郑国本无宿怨,都不会真替卫国卖命。”

“宋国怨恨郑国,是因为我们收留了宋穆公的儿子公子冯,怕我们支持公子冯回国做国君。我们把公子冯送到长葛,宋兵必然尾随而去。”

“再让公子吕带步兵五百名,做做样子诈败回城。州吁名义上打了胜仗,目的达到,自会退兵。”

果然,州吁得胜之后班师撤兵。但回国不久就被石碏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和宋国的矛盾一直很深,再加上此次五国出兵,宋殇公是名义上的带头大哥,所以庄公决定讨伐宋国,打一下这只出头鸟,杀鸡儆猴。

但师出无名,毕竟现在周天子的威严还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没有天子的命令,诸侯是不能随便发动战争的,否则会被其他诸侯联合起来教训。

祭足出主意:“眼看大王三年没入朝拜见天子,现在该去拜见一下。天子必赏赐大王,然后大王假借天子之命兴兵伐宋,那诸侯只会跟随我们。”

果然,虽然君臣相处不和谐,但周桓王出于礼节还是赏赐了庄公。

庄公大肆招摇过市,边走边宣扬宋国不守臣节。宋殇公听到非常害怕。

他请求卫宣公和齐僖公来调解宋国与郑国的矛盾,但庄公不答应。

随后庄公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派兵共同伐宋。宋国本是公爵,而郑国是侯爵之位,最后宋国被迫向郑国低头,在诸侯面前丢尽了脸面。

05 箭射天子

05 箭射天子

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假命伐宋,忍无可忍,决定亲率蔡、卫、陈三国讨伐。

周公黑肩苦口婆心规劝,毕竟郑国国君与周天子同属周厉王子孙,且相守相望近百年,一旦决裂,后果不堪设想。

周桓王不为所动,坚决出兵。出兵之前,周桓王发表檄文,痛述郑庄公罪状。

郑庄公听闻周天子讨伐,也是心虚万分,毕竟天子代表国家大义,在名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臣们也分两派,一派是以祭足为代表的文官,主张派遣使者向周桓王谢罪,一派是以高渠弥为代表的武将,主张先战,战胜之后再和谈,这样可以攫取最大的利益。

郑庄公力排众议,主动出兵迎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桓王以为自己出兵,郑庄公肯定惊慌失措,要么主动请降,要么进退失据,没想到郑国主动结阵对峙。

气急攻心的周桓王失去理智,与郑国军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以北)展开大战。

一方是勾心斗角各怀鬼胎的联军,一方是同仇敌忾训练有素的郑军,结果可想而知。

混战中,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了周桓王。幸好桓王身披重甲,只被射中了左肩。因怕担上弑君的罪名,郑庄公放水,桓王大军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周文王开始建立周朝,周公制礼作乐,就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样维护了周天子的至高无上。

虽然平王东迁已预示周天子的权威急剧下滑,表面上的颜面维持还是有的,但郑庄公打败桓王并断其一臂,简直把周天子按在地上摩擦,扯掉了周天子颜面最后的遮羞布,从此诸侯再也没有了对周天子的敬畏。

诸侯争霸的时代到来了!

思考评论:

周天子将太子送到诸侯国中做人质,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这件事说明了周天子的威信慢慢丧失。但庄公讨伐诸国之时也要假借王命,而不能擅自专断,说明周天子最后一张遮羞布还没被撕破。

但讨伐郑国并且大败而归,使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荡然无存。从此诸侯进入了争霸时期。

郑庄公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小霸,虽然他没有和齐、楚、晋、秦等大国较量过,但和周边小国的对抗中始终占据上风。

但郑国在郑庄公死后,却快速衰落,最终被吞并而灭国,是什么原因呢?

你觉得郑庄公的为人如何?他的文治武功在东周初期的诸侯国中排第几?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