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捧杀是一种巧妙而阴险的政治手段。它指的是通过过分地赞美,使人骄傲自满,最终导致其失误甚至被排挤。后来,这一术语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捧杀现象频繁出现在话题、人物或现象的讨论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现在的捧杀,老王说几点:

1、捧杀常常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例如,当一个网络事件或者个体受到大量的关注和赞扬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过度吹捧和理想化。这种过度的关注往往会使被捧杀的对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旦他们的行为出现微小瑕疵,就可能引发群体性的质疑和反思。极端情况下,之前无节制地称赞会瞬间转变为尖锐地批评和攻击,从而形成所谓的“捧杀”现象。昨天一个超级网红被举报,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这种现象。

2、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使得捧杀现象愈发复杂。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放大作用让某个话题或人物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关注。群体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人们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跟风参与捧杀;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可能加剧了这种现象,因为平台倾向于推送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反应的内容。

那么,对现在的职场人来说,该如何正确理解捧杀现象呢?老王给你几点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要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往往具有极端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不仅仅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公众情绪以及媒体操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职场人,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避免盲目跟随他人观点,尤其是在面对极端言论时。

2、要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无意中参与了捧杀。在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支持时,保持一定的客观和理性至关重要。适度地赞美可以鼓励和激励,但过度地追捧则可能导致反效果。这要求你在享受信息交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3、保持理性的判断力。在享受科技进步和信息自由流通的红利之时,不忘提升自身素质,以独立和客观的态度审视各种信息,才能避免被有偏差的信息所误导,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对你来说,遇到同事或其他人的捧杀,你该怎么做呢?老王给你3点参考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捧杀并不是真正的赞美。一些人在你面前把你夸得天花乱坠,但是在背后却可能说尽你的坏话,道尽你的是非。所以,你不能因为别人几句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有自知之明,更要通过话外音听出对方的真实目的。

2、要保持冷静。当别人过度夸奖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很兴奋。但是你要记住,这可能只是别人的一个策略,让你掉入他们事先挖好的陷阱。所以,你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人的言语所影响。

3、学会拒绝。如果你觉得有人的夸奖过于夸张,或者你觉得他们的夸奖并不真实,你可以巧妙地拒绝对方。因为适当的表演,也是对你的认可;过度的表演不是拍马屁的行为,而是要送你上路的意思。所以,遇到过度夸奖你的人,你务必礼貌地说:“谢谢你的夸奖,但是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没有人不喜欢听好听的话,但老王认为,过度的好听就是捧杀。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让我们自己认识、认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