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8日至19日,北京师范大学和腾讯微信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共200多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数学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微信小程序推动数学项目式学习”为主题,开出了基于应用微信小程序推进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公开课4节,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对公开课作了点评,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公开课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师大曹一鸣教授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不少于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尤其是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活动,他认为,小程序编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高质量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能,更好地实现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助力数学教育改革。

腾讯微信团队就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提升数学教育效能作了技术分享,现场演示了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小程序教育平台的最新能力:通过对话入口,学生能以自然语言提问的方式,解决学习场景各类问题,如获取通识知识、学习代码编程知识、生成创意图片等,也可以和大模型聊天,体验人机交互场景。据介绍,腾讯混元大模型是由腾讯全链路自研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拥有超万亿参数规模,具备强大的中文创作能力、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能力、可靠的任务执行能力以及出色的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多位教师作了应用微信小程序推进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经验分享。本次研讨会将数学和小程序编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再把数学问题用编程解决,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编程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关于“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小虫科技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应用小程序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教学支持单位,该校本次研讨会上展示的公开课是“为春游野炊大餐设计一个小程序”,该课例基于春游野炊规划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际调研,并运用数学知识,分别从成本、营养、制作时间等维度,制作了不同的小程序,使用者直接输入人数、人均预算等条件,就能自动推荐合适的菜单。这个过程中,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已知量、未知量等数学知识,都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

小程序教育平台是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一种很好载体,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在的微信小程序,可以作为数学的学具,它天然具备的项目导向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分组合作的方式,也让学生的参与感、项目协作能力大大提升,甚至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另外,小程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各类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场景发现实际问题,并尝试通过小程序教育平台,制作小程序探索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