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光旖旎东太湖、一碧千顷莺脰湖、吴越界河说汾湖……吴江湖荡众多,共有320个面积在50亩以上的湖泊,汇聚了江南水乡之隽秀灵气。百湖之城,与水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震泽镇南有一湖泊,名蠡泽湖,原名斩龙潭,相传大禹在太湖流域治水时于此力斩蛟龙而得名,后来,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深悟勾践“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于是,悄然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云游四方。传说当年范蠡偕西施途经斩龙潭,见这里水波不兴,澄明如镜,正合他俩隐居的心境,于是就在潭边筑宅而居。范蠡还延请工匠在潭前砌造一高台,每逢晴明之日就与西施一起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这里被称为“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斩龙潭也被改称为“蠡泽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莺脰湖词》,李啸书写

极目烟波天四围,莺湖正值早莺飞。

渔人贾客皆欢喜,帆饱还兼春水肥。

网丝风信是催漕,雨后蓑衣晒处高。

棹指垂杨轻傍岸,绿云枝上挂银刀。

这首乾隆作的《莺脰湖词》,写于他第一次南巡经过吴江时。莺脰湖相传是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莺的脰(脖子)而得名。温润的春风吹拂下,春水涨满、早莺飞舞、垂柳如烟,莺脰湖上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乾隆印象深刻。诗中的“催漕”即是指东南风,不仅温柔拂面,也能使运河上的航船轻盈北上,代表着一年的忙碌与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来到了网红打卡地——汾湖鼋荡慢行桥。这座桥贯通苏州吴江和上海青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桥上的沪苏分界线。

慢行桥总长585.7米,呈弧形设计,宛若一条随风飘动的彩缎,静卧于鼋荡湖上。“慢行桥”工程由示范区执委会携手苏州市吴江区、上海青浦区和三峡集团共同谋划实施,是示范区内第一座联合建设的跨省域景观步行桥,实现了交界处蓝绿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汾湖文化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汾湖就是吴、越的界湖,乃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胥滩古渡”的千古绝唱。原黎里和芦墟两大古镇至今文化古迹随手可拾,石桥流水,亭阁流芳,古宅流彩。而今,这里有湖荡纵横、林田共生的“高颜值”生态,有凝结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最江南”文化,还有接轨上海的城市配套功能,未来,将有多条铁路在此汇集。

百湖之城,不能不提太湖治理的典范:东太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日带着烂漫与诗意姗姗来迟,春风吹绿了湖水,粉色的海棠悄悄开放,洁白的梨花娇羞欲滴,东太湖此刻正美出新高度。

一湖碧水、两岸苍翠,滨湖带生态修复成果卓然,“水明珠”荡漾万顷碧波。湖岸沿线拥有万公堤、滨水慢行步道、翡翠岛、东太湖生态园、苏州湾体育公园等生态绿肺,吐纳自然灵气,让你元气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湖之城,蕴藏丰富的人文历史,孕育现代化的勃发生机。

监制 王文坚 戴丹

策划 庾康 顾浩

统筹 李明川 杨恒国

编导 冯秋红

剧本 沈昭 冯秋红

主持人 李雪琪

拍摄 朱信智 朱君贤

剪辑 曾宏亮

海报 肖甜

校对 王菲

编辑 : 陈哲

出品:吴江区委宣传部 扬子晚报 新华日报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