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在民国的十大军阀中(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陈济棠、龙云、白崇禧、刘湘、阎锡山),阎锡山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从1912年当上山西都督,到1949年败退台湾,阎锡山统治山西时间长达38年。

有个故事说,阎锡山跟随老蒋去台湾时,带着个侍卫叫张日明。阎锡山去世后,张日明为他扫墓50年。有人想借这个故事说阎锡山作为“山西王”,当时受到了百姓的喜欢。甚至,有人更进一步说,阎锡山生性简朴,具有“老西儿”性格,为山西的教育、农业、水利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实际上,这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是阎锡山和其他的军阀比起来、对民众稍好一些而已。

阎锡山和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和孙中山
左起:阎锡山、蒋介石、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阎锡山、蒋介石、张学良
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我们先来看看阎锡山的山西都督职位是怎么得来的吧。辛亥革命时,阎锡山任山西陆军第二标标统、为同盟会员。晚清时期,军队的编制分为镇、协、标、营,相当于师、旅、团、营。

阎锡山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时的太原起义。起义成功后、选举大都督时,同盟会员张树帜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大声号召:“应当推选阎锡山为大都督,大家一齐举手!”这种情形让议员们都很惊愕,结果大家相顾举手,一致通过。

更多人知道阎锡山,是因为他手下的部队杀了不到15岁的女孩刘胡兰。有人以“各为其主”来为阎锡山的这个罪行开脱,这看似有几分道理。但阎锡山有句著名的慨叹,说:“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

有句话叫“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结合阎锡山在这句话里说的“可惜”二字,就不难判断出:他心目当中的文武能臣,并未视他为“明主”。但是,他似乎一直没有就此事作出反省,没有考虑为什么薄一波和徐向前忠心耿耿地心向共产党、毛主席。

解放战争前,薄一波曾给阎锡山传话、对其劝降,但其表示“上了蒋介石的船,要退回来已经为时太晚了”。解放战争开始后,阎锡山一直追随着蒋介石,直到最后逃到台湾。

介绍见下行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47年,阎锡山、妻子徐兰森,后右起:四子阎志敏、四儿媳裴彬、孙女阎树榕、五子阎志惠

阎锡山与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与四子阎志敏、五子阎志惠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台大医院病逝。去世前,在其遗嘱中提到“墓碑刻他的思想日记第一百段及第一百二十八段”。

这两段内容分别是:

  •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为做事之顺道,多少好事,因礼不周,言不逊,信不孚,致生障碍者,比比皆是。
  • 突如其来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悄审真不易,审不真必吃其亏。但此等隐情不会是道理,一定是利害,应根据对方的利害,就现求隐,即可判之。

实话实说,如去看到这些话,还是觉得颇有一番道理的,只是另觉得他的话中有话、似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