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长夜未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夜未央)

夜幕低垂,星辰点缀在穹顶之上,宫墙高耸,轮廓在月光的勾勒下显得庄严而肃穆。

檐角上的风铃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太监和宫女们手持灯笼,穿梭在回廊之间,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跳跃,然后渐行渐远。

时年,是公元943年,五代十国南汉光天二年,南汉二代皇帝刘玢还没睡觉。

当时,就已经是十一点多了。

刘玢也不是打工人,你也用不着肝工作,你更不是那种宵衣旰食的主儿,那么你大半夜不睡觉,肯定是没有好事儿。

这天晚上,刘玢没在宫里,而是到了自己的弟弟晋王刘弘熙的家里观赏手搏表演。

别想歪啊,这个手搏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群武士在台子上相互摔跤打把式。

刘玢特别喜欢看别人打架摔跤,就好像他父亲刘䶮特别喜欢观赏用酷刑来折磨犯人一样,他简直对这事儿乐此不疲。

而刘弘熙,素来是投他这个皇帝哥哥之所好,台上这些庞大腰圆相互角力的武士们,就是刘弘熙专门训练出来给刘玢表演的。

事实证明,刘玢的确很喜欢看,简直是目不转睛,旁边的刘弘熙不断的向他敬酒,他也顾不得推辞,索性一杯接着一杯的喝。

(搏戏 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搏戏 壁画)

三杯五杯喝下去,刘玢还算神志清醒,可二三十杯下了肚,刘玢可就感觉有点迷糊了。

自己这趟来弟弟刘弘熙家里,是轻装简行,就带了俩护卫还都在门外,眼下已经是后半夜了,这表演也看的差不多了,酒也喝了不老少了,刘玢可就打算回去了。

可是,这想来容易,想走可就难了。

刘玢摇摇晃晃站起身来刚要离席,几个原本在看台上摔跤的武士三步两步跳到刘玢的身前,一个拉左手,一个拉右手,一个抱左腿,一个抱右腿,几个武士朝着不同的方向猛烈发力,不过几分钟时间,刘玢就被拉拽而死。

《资治通鉴》里的形容是“因拉杀之”,所以大概刘玢的死法和五马分尸差不太多。

反正不管怎么说,皇帝,就这么死了。

当然,刘玢的死属于多行不义必自毙,因为从他登基开始他就没干过什么好事儿,整日玩乐,骄奢淫逸,不理朝政,不听劝谏,动辄还胡乱杀人,搞的朝野内外是战战兢兢。

由于这个刘玢的统治比较残酷,在他治下还爆发了一场很严重的农民起义。

起义,爆发在祯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龙川。

刘玢在位的时候,祯州盗匪横行,社会治安相当不好,这帮乱匪声势浩大,发动起义,还拥立了祯州衙门一个叫做张遇贤的小吏为首领,于是张遇贤把这帮贼匪强盗都召集起来,还有模有样的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他自称国王,更为新政权设置了年号:永乐。

张遇贤所领导的军队,一律穿红色衣服,十分鲜艳,因此大家都管他们叫做“赤军子”,军队人数不断发展壮大,不到一个月就有数万之众。

(张遇贤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遇贤起义)

在张遇贤的领导下,起义军攻城占地,打下了南汉的不少城池,但是南汉方面的反应也很迅速,虽然皇帝刘玢没有什么用,可皇帝另外一个叫做刘弘昌的弟弟素来能干,立刻投入战场指挥官军反扑。

起义军毕竟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靠着出其不意,率先发难夺取了不少城池,更是一度把官军逼到了十分被动的境地,只是一旦官军反应过来,把战线拉长了跟他们打,他们可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原本已经被起义军占领的粤东很快被官军收复,起义军又结结实实的吃了好几个败仗,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张遇贤没办法,只好放弃进攻南汉的计划,转而是越过梅岭,开始北上进军,袭击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赣州)

按理说张遇贤起义,他反抗是南汉刘玢残暴不仁的统治,作为起义者,他起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和南汉统治阶级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应该和南汉死磕才对,所以掉头偷袭南唐这一手,所有人都没想到,这就相当于是A和B有仇,B和C是邻居,A和B认识,A和C不认识,A为了报复B,和B扭打在了一切,打着打着A发现根本打不过B,感觉自己要吃亏,A立刻摆脱了B,但是A没有就此逃走,而是反手给了路过的C一巴掌。

诸君可以想象的到,莫名其妙中枪的C,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南唐毫无防备,起义军偷袭得逞,一举拿下了南唐的不少州府城池,起义军人数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从一万到了十万,俨然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了。

南唐当时的皇帝,是中宗李璟,李璟,就是文青皇帝李煜的父亲。

张遇贤在南唐境内肆虐,对李璟来说简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哥们招你惹你了,你有怨找南汉撒,有仇找南汉报,你跟我这较什么劲儿呢?

(南唐中宗李璟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唐中宗李璟 形象)

但是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了,李璟也必须认真对待,他当即指挥军队对起义军进行围剿,结果出乎意料的效果还不错,不久就平定了起义,张遇贤也被俘虏,旋即被处死。

这个张遇贤啊,其实属于是被匪盗构成的起义军推举出来的这么一个领导,因为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说“时循州盗贼群起,莫相统一,贼帅共祷于神,神大言曰:“张遇贤当为汝主”,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当时地方上有很多的匪盗,有好几股,这些势力之间相互不能统一,谁都想要说话算数,僵持之下,他们把决定权交给了上天,也就是他们找来了一个类似巫师的这么一个人,巫师举行仪式之后得出结论,祯州小吏张遇贤应该做大家的首领,所以这帮匪盗才把张遇贤拥立为了主公。

把个人的命运交给谁也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上天,就如同处于迷茫中的人往往会做出更加迷茫的选择。

从本质上来讲,张遇贤的这个主公,象征意义多一点,而实际意义少一点,在起义军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他起不到太多的指挥作用,不能很好的调动军事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在南汉和南唐分别打开缺口,取得一些战争的胜利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想要彻底颠覆南汉和南唐,对于这么一个草根式的人物来说,实在太难。

不过尽管如此,这场神出鬼没的农民起义还是沉重的打击了南汉王朝的统治,为帝国的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还顺道把老邻居南唐给敲打了一顿。

南汉乱子频出,突然爆发的农民起义又把朝廷上下给搞的是焦头烂额,可以说这刘玢当皇帝极不得人心,那么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弟弟刘弘熙可就有想法了。

(南汉殇帝 刘玢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殇帝 刘玢 形象)

刘玢,老皇帝刘䶮三子,刘弘熙则是四子,刘弘昌是五子,按理说这个刘弘昌的人性还好一点,刘玢在位的时候多有无德无道之事,刘弘昌还曾经多次劝谏刘玢,当然劝了也是白劝,刘玢肯定是不听。

大家都很不喜欢刘玢,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人们普遍对刘玢都没有什么好感,这就给了刘弘熙篡权夺位的机会。

刘弘熙一看这三哥已经是处在众叛亲离的边缘了,他二话不说就发动了谋乱,把刘玢邀请到自己府上来看拳击,席间推杯换盏,灌醉刘玢之后就把他给杀掉了。

这事儿在南汉朝野中并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在很多人看来,这完全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杀掉刘玢之后,刘弘熙顺势成了南汉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南汉中宗,后来他把名字也给改了,改刘弘熙为刘晟。

昂头冠三山,俯瞰旭日晟,这里的晟,有光明的意思。

自秦创兴,于周转晟,这里的晟,有兴盛的意思。

但是很显然,刘晟本人和光明并不搭边,他本人也很难使南汉兴盛下去。

因为,刘晟的皇位,是靠兵变谋逆得来的,这杀掉别人,篡别人权,夺别人位而上台的皇帝,他就会不自觉的担心别人也会这么做,所以他非常注意维护自己的统治,上了皇帝之后,不仅仅使用了比刘䶮,刘玢还要残酷的刑罚来管理百姓,对刘氏的这些亲族们,他更是屠刀大动,是但凡能杀死,绝对不放过,甚至就连帮助刘晟登基的亲信们也很快被刘晟卸磨杀驴,统统除掉。

我们说,南汉的开国皇帝刘䶮很能生,他一共生了十九个儿子。

老大刘耀枢,老二刘龟图病死,这算是逃过一劫,老九刘弘操死于战场,某种角度看也是一种幸运,而剩下包括二代皇帝刘玢在内的十五个兄弟,在刘晟登基之后,全都被刘晟给杀掉了,其中有八个兄弟,是刘晟在同一天处死的。

(南汉中宗 刘晟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汉中宗 刘晟 形象)

如此不顾亲情而残害手足,恐怕古往今来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十五个兄弟里,老十的名字叫做刘弘杲,死前还有遗言一句:

洪杲误念,来生王宫,今见杀矣。后世当生民家,以免屠害。

一念之差投生于皇族之家,今日死后,希望来世再不入帝王家,只愿成为平民百姓,安稳度日。

刘弘杲此番感叹,也足可见政治斗争和清洗的残酷性。

杀吧!杀吧!为了我的帝王宝位,为了我的千秋大业,你们不入地狱,谁如地狱?

可是刘晟想不明白,他可以杀掉任何他认为对他有威胁的人,可是他如此大开杀戒之后,曾经的兄弟,亲人,朋友全都死走逃亡伤之后,他还会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么?

谁还会听命于你?谁还会帮助你?

我们说,每一段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这的确不错,可故事中的人,却并不一定都有尾声。

深宫寒铁锁春秋,手足情殁血泪流。昔年共读青灯下,今朝陌路两鬓秋。

阋墙之祸徒留叹,覆巢之下无完鸥。恨水难填权欲海,悲风常扫帝王楼。

荆树分崩悲风紧,鹡鸰原上血痕留。龙楼凤阙皆成幻,不及林间一隅幽。

如果一个帝王要对未来真正慷慨,那么就要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而刘晟如果要对现在真正做到慷慨,那么他就需要毁掉南汉,所有的未来。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张金铣.南汉士人及其政治命运.《CNKI》,2000

徐钢.南汉乾亨重宝背"邕"铅钱考.《区域金融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