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从北京功德林监狱中传出了一条消息,说是有三名犯人即将被处决,这对于当时的外界来说可是一条重磅新闻。众所周知,那个时候的功德林监狱里,关进去的大多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国民党的一众败军之将。

但我军向来都有优待俘虏的传统,不仅保障了他们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对于他们的日常空余时间也有充分的活动进行填补,大多数人基本上都能得到特赦,更别说直接处决了。其实是这么个道理:要处决早就处决了,哪还用等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功德林中犯人的特赦评判标准还是相当严格的,第一批特赦名单直到1959年才被放出,这也侧面证明了功德林这个地方那肯定是进去容易出来难,而且没点“身份地位”的国民党将领,那都是进不去的。

那么功德林中这三位被处决的将军究竟是谁?他们被处决的原因又是什么?

功德“深厚”

功德林可不是什么好进的地方,客观角度来说,起码年轻的时候得足够努力,在国民党军中立过不少战功。还得颇有出身,为人处事有点关系,再加上运气够高、军衔够高,那才能进去。虽然这些条件,听起来像什么国民党高级军官聚会的地方,但实则不然。

1954年被处决的这三个人来头可都不算小,两个中将、一个少将,分别是张占魁、韩步洲、刘培绪,他们都曾经是国民党方面颇为倚重的军事主官,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俘虏。

第二次北伐战争结束后,张学良于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蒋介石急于想建立个人的独裁统治局面,于是急不可耐的就将此前第二次北伐中的合伙人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手中的军队进行削减,也就是类似“削藩”的行为,从而招来了众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

从道义上来说,这些军阀与蒋介石合作是为了分一杯羹,并不是给蒋介石心甘情愿的当炮灰,这种关系很像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豪族势力与中央之间的关系。但蒋介石也不是什么名正言顺的中央,自然有人不服他,只不过他的拳头最硬、实力最强罢了。

1930年,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等人发起了国民党内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想要正面挑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力,史称“中原大战”。

此时,我们即将要说的三位国民党的将军其实已经悉数登场,只不过他们现在还不在同一方势力中,分别在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的手下,参加了这场决定国民党未来二十年大势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张占魁,早年在直系军阀冯玉祥手下的西北军任职,“中原大战”己方失利后转投蒋介石。抗战爆发后,张占魁在平汉路北段加入了抗日战场,于1943年6月出任国民党军第36军副军长,同年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是抗战时期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高级参谋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张占魁出任第4绥靖区绥靖旅旅长,并兼任河南省第7、8区剿共指挥官,同我军进行了多次战斗,1949年5月渡江战役行进过程中在南京被俘,后押往功德林监狱。

在对张占魁的调查过程中,我党的工作人员在张占魁的过往履历中,发现他曾经残害了大批我党的各领域人员,再综合他被俘时与入狱以来的表现,他的反共行为与恶劣的认错态度远远盖过了他抗日期间的战功。

于是1954年,我党决定在张占魁的家乡河南上蔡将他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占魁

从张占魁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出,对于这些国民党方面的“高级战犯”,我党的考量方面其实是非常多的,历史功绩、改造表现、认错态度,这些都能成为最终获得特赦的标准之一。

但专门残害共产党员却是一桩重罪,不同于战场上的刀剑无眼,张占魁残害的这些共产党员几乎都不来自战场,所以他的罪行才令人难以容忍。

当然,另外两位也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他们的罪状和张占魁相比,可谓是各有千秋。

害人不浅

乍一听,还以为功德林这个地方是什么积攒功德,或者有向善之心的人才能进入的地方。与之相反,功德林这个地方,恰恰是因为在某些方面缺了功德才被抓进来的,沿用这个称呼的原因,或许也是想在潜意识里给犯人们一些正面的思维导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步洲,太原北方军官学校毕业,1927年以前这里被称为山西军官学校。这是阎锡山原先为了培养其私人骨干所建立的学校,教学内容为普通中学课程和初级军事常识,这其中也体现了阎锡山一直以来培养山西人才的办学理念。

由于阎锡山一直以来对于自己手下的人才管控极严,所以外流的部分很少,韩步洲就是其中之一。韩步洲本人力主抗日,抗战态度坚决,抗战期间立过多次战功。

1940年的时候,韩步洲出任第二战区独立第3旅旅长,晋升陆军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在山西省防军担任第5军军长。

1946年1月,韩步洲被编入第33军担任暂编38师师长,于1948年8月出任第33军军长,并晋升陆军中将军衔。在次年的太原战役中被徐向前临阵俘虏,送进了功德林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向前

关于韩步洲的身亡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他因为抗战有功,再加上认错态度好,后来被转入华北军区军官教导团将校队学习,但在1954年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不幸病逝了。

另一种说法,则是韩步洲虽然抗战有功,但其在阎锡山手下时,纵兵抢民,部队经常进入解放区对老百姓进行骚扰。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在北京将其处决。

刘培绪,正经的蒋介石派系出身,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后来又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深造,颇有能力。

刘培绪这个人,1925的时候还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年就去了直系军阀吴佩孚麾下的靳云鹗部,1928年北伐战争后又跑到了蒋介石麾下何成浚部。这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是将“见风使舵”与“墙头草”这两个词语诠释的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成浚

但他其实又很受上级宠信,比起前面我们所说的张占魁和韩步洲,刘培绪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1935年4月16 日这一天,就被授予了陆军少将军衔。之后还曾率部追堵过长征途中的红军。

抗战爆发后,刘培绪率部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奇怪的是,他在战败后选择了到香港隐居。如果说他是要逃避战败责任那也能理解,但他在1939年的时候又冒出来投靠了汪伪政权,并且在其一方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日军投降后,刘培绪选择了不理政事,携带家小前往北平过上了清闲的生活。但他自己本身干过汉奸、当过走狗,还培养出了许多汉奸。新中国成立后,刘培绪还钻着空子策划了多起暴动和抢劫事件,于1951年被捕入功德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之后自然不必多说,刘培绪这个履历也是足够枪毙不少回了,再加上他养尊处优习惯了,总是无法适应功德林里的改造生活,所以态度也算不得好,综合他的所有经历之后,1954年刘培绪在北京被处决

历史变迁

“功德林”这个名字其实乍听之下,并不像是监狱,反倒是用作纪念或者树立信仰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确实也值得好好说道一番。

功德林最早是北京德胜门外的一座佛寺,而且放眼全中国,也不是就这一座寺庙用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陆上国土面积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就在距离北京3500多公里的西藏自治区,其实也有一座叫功德林的佛寺。但这个位于北京的功德林,在清朝时期就被统治者改为了粥厂,是朝廷向贫民和孤儿施粥的地方。

光绪31年,即1905年,大学士那桐奏请朝廷得准奏,在功德林创设了名为“京师习艺所”的地方。其主体功能是犯人的收容所,但辅以各种技艺以及思想典籍的教学,总体以令其改过自新为主,具有十分完善的劳动改造功能分区,是中国第一个劳动改造机关。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京师习艺所”由北洋政府改建为“宛平监狱”首任司法总长为梁启超先生。后来袁世凯的野心很快就昭然若揭,梁启超不愿与之为伍,便离开了袁世凯。“宛平监狱”再度改称“京师第二监狱”,由原来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章宗祥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1928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将功德林作为监狱,名称也改为“河北第二监狱”,里面关押的犯人成分变成了中国共产党员、国民党内部的左翼人士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但这座监狱还尚未被其接管。据说当时监狱里还关着七八百名犯人,里面除了一些国民党关进去的政治犯之外,还有不少共产党员。随后,周总理收获的地下党情报称,国民党准备在撤出北平之前将这些犯人全部处决掉。

为了营救我们的同志,党组织决定掐准时机,在国民党撤出北平,日本人尚未接手北平的这个空隙将人救出来。最终,我党顺利解救出了所有的被关押人员,此次“劫狱”也在当地名噪一时。

自此之后,国民党所有的犯人也没有再关在功德林,而是被统一关押到了北京西安门内的草岚子监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有个雅号叫做“功德林招生办主任”,其地位几乎可以跟他“黄埔军校校长”这个身份等量齐观,原因就是功德林和黄埔军校这两个地方的人员产生了高度重合。

黄埔军校里的大部分毕业生,毕业之后几乎都去到了蒋介石的麾下,但这些抗战时期威名赫赫的将军们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被在战场上生擒到功德林,而他们的“蒋校长”也会在后世被冠上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外号。

看完这段有关1954年,功德林中三位将军被处决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