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是块宝。丢掉了传统,就是丢掉了灵魂,一个人是这样,一支军队也是如此!

政委制度被俄罗斯军队丢掉了27年,经过漫长时间的失魂落魄,俄军终于恍然大悟,准备恢复政委制度。俄罗斯国防部计划在人事管理总局的基础上组建军事政治总局,国防部数个司可能会整合到新总局里,其职能类似苏军总政治部。2017年5月上任的人事管理总局局长米哈伊尔·巴雷舍夫提出了扩大该局结构与职能的建议,已被俄罗斯国防部所采纳,计划在2018年实施。

1991年就实施去党化和撤销总政治部,废除政委制度的俄罗斯军队,为什么要恢复政委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政委是苏联军队的传统

政委制度首次出现在俄国临时政府期间,随着共产主义的传播,普及到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至今仍然有数支军队保留着政委的制度,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1918年4月8日,根据列宁的倡议,在红军中建立了最早的专门政治机关,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下令,在军事人民委员部下面成立全俄政治委员局,同年7月,政治委员制度被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以立法的形式给以确立,随后,苏联军队各级部门都设立了政治部门与政委,这些政工人员成为苏军胜利的保障。

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苏军的政治部门经历了多次调整,1940年,苏军的政工人员被完全取消,由指挥官助理负责政治工作。卫国战争开始后,政工人员重返部队,他们的主要只能是防止打败仗的部队士气下降。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军队中的政工人员地位再次下降,这个是不是造成苏军战斗力下降,埋葬在帝国坟场——阿富汗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呢?

苏联解体后,政委从俄罗斯军队中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政委在军队中的作用

军队有军事主官,为什么还要设置政委一职,它能起到什么作用?苏联红军中的党政工作文件汇编有这样的一段话,已经做出了阐释:“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的领导者在估计胜利的可能性时往往会更加认真计算的是布尔什维克的数量,而不是大炮和机枪的数量。”

政治委员制度实施后,被赋予了重要权利,包括考察全体官兵、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红军战土、参加管理部队、承担完成一切战斗任务的责任、参与决定一切作战问题、领导党支部工作、负责对旧军队军事专家实行政治监督等等。此后,政委的所有新增功能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确保布尔什维克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就是确保苏联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是简单回归苏军传统

苏联解体,新成立的俄罗斯成为苏联的继承者,唯独没有继承“党绝对领导军队”这个优良传统,而是把军队国家化,脱离了执政党的领导,并且废除了政委的制度,至今已有27年的时间。

在这27年里,俄罗斯军队经历了二次车臣战争、格鲁吉亚战争、叙利亚反恐战争等四次大的战争,打胜了二次,战败了一次,最后的一次还在鏖战中,但已经暴露出败相。

或许,这促使俄军终于想起了苏联军队的老传统——政治工作机制与政委制度。2017年5月上任的人事管理总局局长米哈伊尔·巴雷舍夫提出了扩大该局结构与职能的建议。具体的搞法,与俄罗斯国防部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说:“俄国防部打算近期在人事管理总局基础上组建类似苏军总政治部的军事政治总局,国防部的好几个司可能会整合到新总局里。”

俄罗斯国防部下属的社会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卡尼什5日表示,在俄军现有人事总局基础上组建这样的政治和思想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新的军事政治总局必须拥有充分权利,在军队范围内实施严格的垂直管理:从连到各军兵种,直至国防部。他强调:“这一机构不应是人事总局简单的重命名。”

由此看来,俄军恢复政委制度,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苏联军队的传统。俄罗斯《观点报》6日报道称,俄军这一计划并不是要在军队中简单恢复政委制度。目前,俄军并不需要实施双重权利管理。俄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赫罗连科称,从解决当前军队面临的复杂问题角度看,这一计划是正确的。当然,不应让它像苏军那样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目前军队不仅需要心理方面的专家,还需要其他领域的专家。不管怎样,这些人在各级部队都是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提高俄罗斯部队战斗力

俄军为什么要重新设置总政治部,恢复政委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随着俄罗斯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以及叙利亚战场的不利处境,必须尽快提升俄罗斯部队战备水平,提高俄军的战斗力。

俄国防部下属的社会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卡尼什认为,在全球信息对抗的背景下,军队的政治和思想的统一性愈加重要,作用大幅增加,俄罗斯必须对军队进行根本性改革,有专门机构来负责军队的道德和思想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应考虑到国内的社会和政治局势,提升部队思想精神建设,增强国家的国防能力,提高部队战备水平和战斗力。